孟子对曾国藩一生三大影响 曾国藩与孟子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孟子是先秦思想家;一个与孔子并称为“完人”,孟子被后世之人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圣人” 。孟子与曾国藩前后相差有两千多年,那么孟子对曾国藩有何影响呢?
说到孟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曾多次在家书中引用孟子的话,由此足见孟子对曾国藩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
【孟子对曾国藩一生三大影响 曾国藩与孟子】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也说:“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吾忧尔之过于佚也 。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不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忧,各争针业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
曾国藩非常赞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他认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 。”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来形容曾国藩一点也不为过,如果大清政府要评选“全国十大劳模”,曾国藩当之无愧 。曾国藩的主要公文、奏章、自己的讲话稿、湘军的计划与总结等等均亲自批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坚持阅公文、写诗文日记;他将自己的一天的工作安排得仅仅有条:上半日:见客,审貌听言,作折核保单,点名看操,写亲笔信,看书,习字;下半日:阅本日文件,改信稿,核批札稿,查记银账目;夜间:温诗、古文,核批札稿,查应奏事目 。一个人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曾国藩自以为自己是领导,躺在“我是领导”的安乐窝里,什么事都安排给下属去做,我估计曾国藩也会和其他人一样,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得干干净净 。
曾国藩自己一生常处于“忧患”之中,让家里人也不能“安乐”,不能享受高官家属的待遇 。他经常告诫家人“总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事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 。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 。”“此后回乡居家,妇女纵不能精于烹调,亦必须常至厨房,必须讲求作酒、作醋、小菜、换菜之类 。尔等须留心于种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 。纺绩虽不能多,亦不可间断 。”在曾国藩眼里:“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初了传家之宝 。在曾国藩的英雄下,曾国藩的后人也非常争气,后代人才辈出,据说到目前为止,曾家还没有出一个“败家子”!
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曾国藩也曾在家书中这样说:“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曾国藩一生都在修身,每次都是先从自身找原因 。有一次,曾国藩才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不久,他的父亲也跟着他住到了北京 。有一天,一个名叫郑小珊的好朋友来曾府给他的父亲看病 。因为郑小珊跟曾国藩关系很好,而且医术高明,两人来往也比较多,所以说话也很随意 。那一天,不知道曾国藩跟郑小珊说了什么,郑小珊很反感,两人当场吵了起来,郑小珊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对,后悔万分,在日记里反思道:“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曾国藩知错就改,决定去郑小珊府上道歉,恰好郑小珊也是个豁达之人,那一天来曾府祝寿,当天晚上,曾国藩去郑小珊家赔礼道歉 。过了三天,曾国藩又邀郑小珊去酒楼喝酒赔罪,两人冰释前嫌 。
曾国藩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求家人也这样做 。曾国藩告诫他的弟弟们:“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 。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 。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朱入学者,则骂学院 。平心而论,己之所以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 。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 。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在曾国藩眼里,如果什么事情都从外部找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努力的方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因此,只有不断开展“自我批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