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香妃的故事 乾隆与香妃有没有孩子?

这是发生在乾隆盛世,被后人广泛传颂的一个民族和亲、民族融合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
乾隆初年,我国西疆维部伊斯兰圣裔阿里和卓家生下一位满身溢香的奇女,取名伊帕尔,这女孩被维部誉为“真主的使者”,她就是后来的“香妃”.伊帕尔从小就美丽聪颖,父母亲爱如至宝 。十八世纪中叶,西疆叶尔羌城主阿里在抵御罗刹国入侵的战斗中壮烈捐躯 。
清廷战将兆惠打败了罗刹入侵叛匪后,陪阿里的兄弟额色伊和女儿伊帕尔进京受封 。乾隆为伊帕尔的聪明和美貌所倾倒,对她的狭义又十分敬佩,并想用联姻的办法巩固国家统一,因此,萌生纳伊帕尔入宫为妃之念 。
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给整个西疆维部民族带来安宁与幸福,伊帕尔冷静思考,告别了家乡,告别了斯塔迪,决然走上入宫做皇妃的人生之路 。入宫难,做皇妃难,做宠妃更难是伊帕尔入宫的人生写照 。入宫不久,伊帕尔遭到两股势力的挑战与暗算 。
由于受人挑拨,伊帕尔对乾隆产生了误解,并发生了刺杀乾隆的一幕 。但乾隆原谅了伊帕尔,他的真情也最终感动了伊帕尔 。伊帕尔不仅美貌、聪慧,且贤淑才艺俱佳,深得乾隆宠爱,亲昵称她为“香妹”,乾隆视伊帕尔为知己,称她为治国安邦的贤才 。伊帕尔一边和反对势力抗争,一边帮助乾隆处理政务,先后奉皇命查灾情,救民女,处置恶吏 。乾隆每次外巡必带“香妃”,伊帕尔先后陪乾隆去山东,巡视江南,查盐案,惩贪官,治盐霸,为百姓申冤,救黎民于水火,她为乾隆营造太平盛世尽心竭力,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而伊帕尔的入宫和受宠,遭到了皇后和嫔妃们的妒忌,在后宫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伊帕尔粉碎了两股势力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转危为安,在每场争斗中,伊帕尔都绽放出她的传奇色彩 。
伊帕尔无愧为维部的英雄,更无愧为后宫的典范,乾隆为她赐名号“容”,褒扬伊帕尔心胸博大,容妃——香妃,美名世代流传 。
为什么乾隆对香妃一往情深?
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谒香娘 。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 。
钟林的这首《香妃大巴扎》,描写了人们在香妃墓前顶礼膜拜的情景,凸显了香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香妃又叫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 。传说中的香妃原型 。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尔汗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配合清军作战,立了战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图尔都送妹妹伊帕尔汗氏入宫,以示联婚友好 。来说说乾隆和香妃的故事,为什么乾隆对香妃一往情深?
回部有一位“香姑娘”的消息,不胫而走,最后传进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 。神乎其神的传说,绘声绘色的描摹,引起了他莫大的兴趣 。乾隆帝是一位风流天子,后宫中美女如云 。但是,“香姑娘”的神奇,仍然让他心猿意马 。可是,回部与中原远隔千山万水,要将一位异族女子弄进宫来,也非易事 。况且,回部近年来与中原多有冲突,关系并不和睦 。据可靠情报,回部的上层有再次发动叛乱的种种迹象,如果因为一个女子而给叛乱分子以口实,那岂不让天下臣民耻笑?想到这里,乾隆帝强按下了对“香姑娘”的向往,专心于自己的朝政 。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正当乾隆帝将精力从“香姑娘”的身上转向朝政时,回部的上层人物终于按捺不住,发动了分裂中央的叛乱 。叛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战火就是命令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朝廷派将军兆惠统帅大军入疆平叛 。临行之时,乾隆帝特意为兆惠将军送行,除指示平叛方略外,暗地里叮嘱他要特别留意“香姑娘”.
叛乱头目之一名叫霍集占,当时是南疆伊斯兰教小和卓木(和卓木即圣裔、伊斯兰教首领之一) 。他和其兄大和卓木策动了武装叛乱 。芳名远播的“香姑娘”,就是霍集王宫中一名得宠的王妃 。兆惠将军率军经过一番苦战,将叛军击溃 。霍集占于是带着他的王妃“香姑娘”到处躲藏 。可是,无论躲得怎样隐蔽,清军总能找到他们 。原来,是“香姑娘”的香气,暴露了他们的行踪 。“香姑娘”落入了清军之手 。
有两名清军将领见香姑娘生得眉目妖娆,体态迷人,身有异香,便决意收留做自己的小妾 。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争执得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最后找到将军兆惠,准备让兆惠决定她最后的归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