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并非武则天所杀 实为后人丑化武则天而杜撰( 二 )


《唐会要》、《肃宗实录》等书,大体与上述三史的记录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赘言了 。那么成书较早的《旧唐书》、《唐会要》都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证明李弘被鸩杀,而陆续修订的《新唐书》、《资治通鉴》是在前人书中兼收并蓄而成,可信度远不及前者 。据骆宾王《讨武曌檄》,说武则天“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但半句不提鸩杀太子,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讨逆口号却弃之不用,可见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武则天鸩杀太子这一说法,或许真的是后人附会的呢 。
那么正值青春年少的李弘,为何二十四岁就匆匆过世呢?
咸亨二年,李弘监国,但“太子多疾病,庶政皆决于至德等” 。在他死后的《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说:“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 。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郗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册谥孝敬皇帝文》说:“顷炎氛戒节,属尔沉疴,实冀微痊,释余重负”,都说明李弘一直有旧疾,恰逢父亲意欲禅位,恐托付不效,才旧病复发病逝的 。《旧唐书》的《孝敬皇帝弘传》还说了“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一句,“瘵”即痨病,具体指出了李弘身患肺痨病,“十痨九死”,李弘早早逝世也就理所当然了 。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在《从lt;一切道经gt;说到武则天》一文中考证,《一切道经序》可能是武则天亲自撰写的,他说:“李弘本多病,闻高宗欲让位给他,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医治不愈终致死亡 。而观《序》文,武后自言感痛难胜,为写《一切道经》,与高宗在《纪》中说:‘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亦相吻合 。这些都完全否定他书关于武后杀子之传说” 。
【李弘并非武则天所杀 实为后人丑化武则天而杜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李弘之死的轮廓:李弘于675年,因肺痨死于合璧宫,当时父亲母亲伤痛欲绝 。到了肃宗时期,李泌为了警戒肃宗皇帝不能重蹈覆辙,编造了武则天鸩杀李弘的故事 。吴兢、韦述在实录的基础上编撰国史,刘昫则以此为蓝本,作成《旧唐书》,如实保存了史料 。到了北宋,宋祁、欧阳修作《新唐书》与司马光、范祖禹作《资治通鉴》时,意欲丑化武则天形象,根据一些查无实据的传说杜撰出李弘被鸩杀的“历史事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不知道实情,在口耳相传中添枝加叶,于是出现了这桩历史公案,而真相却被历史慢慢沉淀,被人们久久淡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