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解密:唐玄宗的苦恼 竟然有人敢封杀他?
唐玄宗由于辉煌的“开元盛世”和浪漫的李杨爱情故事而流芳千古,世人对这个有才的、多情的皇帝并不陌生,如果问玄宗究竟有多少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大名隆基,小名阿瞒 。其实《酉阳杂俎·忠志》中还记载了一个传说中的名字“鸦”,除此之外,从唐史记载的蛛丝马迹中发现:唐玄宗即位前,似乎还有一个名字,而这个最早的曾用名却一直隐藏在历史的角落里,被尘封、被忽失、被遗忘 。
翻开《旧唐书本纪八》就能找到有力的证据 。景云元年(710年)6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羽林军将领拥兵入宫,讨杀韦皇后之流后,拥父睿宗李旦复位,废黜少帝李重茂 。当时,李旦考虑立太子的事时,在长子李成器固辞不受的情况下,连续下了四道制书,终使李隆基继大位的梦想成为现实 。这四道出自唐朝中央政府的公文叙述了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下台当太上皇、李隆基接班当皇帝的全部经过,而李隆基的另一个曾用名也就出现在这四道公文中 。《旧唐书》把这些公文称之为“制” 。
唐睿宗李旦发布的第一道制文是立李隆基为太子的 。在评价李隆基的品行时,文中使用了“第三子平王基孝而克忠,义而能勇”的格调 。在赞扬李隆基讨杀韦皇后的功劳时,有“基密闻其期,先难奋发,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凶渠殄灭”之描写 。这道制文中对李隆基的称呼只有一个字:基 。猛然看来,这好像是一个笔下误,文中显然应该用“隆基”两字更为恰当,因为这个时期的其他公文中称李隆基的其他几个弟兄都是直呼其名,如成器、成义等 。
看过接下来的制书后坚信,称李隆基为“基”绝非一时笔下之误,因为不同时间发布的制文均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一个基字 。如景元二年制中有“皇太子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能辨皇猷,宜令监国,俾尔为政”之说 。当年七月制中有“皇太子基有大功于天地,定阽危于社稷,温文既习,圣敬克跻”之句 。公元712年在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后,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 。这次下发的制文已经转换了口气,“太上皇圣断宏通,英谋独运,命朕率岐王范、薛王业等躬事诛锄 。”这个不再提名字的“朕”指的就是李隆基 。
制,只有天子之命才能用这种文体,由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门下省负责审核,驳正违失,尚书省负责贯彻执行,可见其处理程序还是极为严格的 。《唐律》还规定:“诸制书有误,不即奏闻,辄改定者,杖八十;官文书误,不请官司而改定者,笞四十 。”这么严格的要求之下,朝内公文连续出现笔下误,这显然是不靠谱的 。能说明的只有一条:唐玄宗李隆基最早使用的名字就是李基 。
李旦在给儿子们起名字时,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范,李业,李隆悌 。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前两个儿子的名字一看就是出自《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寄托了李旦望子成龙的一片爱心 。《旧唐书》中的“李基”虽然上下不靠谱,但显然和老五李业的名字有前后因果关系,基业,基业,没有基怎会有业呢?这两个名字显然寄托了李旦永续李唐基业的美好心愿 。这样辅助地分析一下《旧唐书》中所谓的李基,唐玄宗曾用这个名字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
那么,古今史料共认的李隆基的“隆”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里边其实暗藏一个天机 。当时,五兄弟一起居住在东都积善坊,号“五王子宅” 。后来,又赐第上都,众弟兄依然同住一起,玄宗当时所居里邑名为隆庆,大家以讹传讹都把“隆”说成是“龙”,这让他顿感是天意所为 。韦皇后称制后,改元又为唐隆,皆符御名,玄宗更加相信自己有当皇帝的天意 。巧合的是,这两件事都与“隆”有关,玄宗当时因宅而改名,把当初的李基改为李隆基,暗示了自己将来成龙可庆,同时也为自己将来当皇帝寻求到了天意 。
《旧唐书》用一个“基”字称呼李隆基是否在其他史料中也有类似情况呢?不然 。《新唐书》在记载这段历史时,均使用了“隆基”字样取而代之 。《资治通鉴》则是只提“太子”两字,不说隆基之名 。更加诡秘而省事儿的是《太平御览》一书,干脆什么也不提,在引用《旧唐书》时一个“某”字了事儿 。几部正史的相互不一让人感觉到,欧阳修、司马光、李昉等史官在编撰史书时显然是知道这个问题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采用共同手段把《旧唐书》的“基”予以封杀呢?
欧阳修等再修唐史时,对《旧唐书》中冗杂而无序的唐史录进行了大规模的删改,他们没有把李基当作唐玄宗的最早正名,而是判定为前朝史官的笔下误,予以删改了 。
推荐阅读
- 唐玄宗女宋国公主简介 宋国公主的驸马是谁?
- 解密三国:赵子龙为何拒绝娶漂亮寡妇为妻?
- 让唐玄宗从此不早朝的华清宫究竟什么样?
- 三国解密:孙权送上了美女妹妹为何没套住刘备
- 教授解密狄仁杰 历史上没“元芳”这个人
- 解密:猛将张飞的年龄根本没法亲自鞭打督邮
- 与杨贵妃马震的不是唐玄宗而是安禄山
- 唐玄宗真抢了儿子的老婆吗?那女人是杨玉环吗
- 清朝历史解密 八大“铁帽子王”拥有免死金牌吗
- 解密三国:刘备为何不救吕布?其中有何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