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怎样拼写中国地名 北京为什么是Peking

Peking?Nanking?Canton?Amoy?中国人看到这些地名,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如果把它们的中文名写出来,则人人都很熟悉:Peking就是北京,Nanking则是南京,Canton为广州,而看上去最怪的Amoy其实是厦门 。
为什么这些地名的拼写和汉语拼音差那么大?诸如Peking之类的拼写真是所谓帝国主义不尊重中国,用自己语言胡乱记音的产物吗?这些地名是1958年汉语拼音普及前西方最常用的威妥玛拼音的拼写吗?
威妥玛拼音
其实,这些拼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威妥玛拼写 。
所谓威妥玛拼音,是1859年由英国人威妥玛发明的用来拉丁化汉语的拼音系统 。威妥玛本名Thomas Wade,年轻时曾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长期在中国活动让他学会了汉语 。1845年,他担任香港最高法院的粤语翻译 。1852年,威妥玛任英国驻上海副领事,从此主要和官话而非粤语打交道 。在此后的官员生涯中,威妥玛多次担任英国高官的中文秘书,并最终于1871-1873年任英国驻华公使,并在1875年封爵 。
威妥玛除了是英国外交官外,也是一位汉学家 。在外交工作之余,他写了数本中文教材以方便外国人学习中文 。他先后出版了《语言自迩集》《文件自集》《汉字习写法》等著作,而在这些书籍中,他使用的中文拉丁化的方案则是他在1859年出版的《北京字音表》中创制的 。
威妥玛拼音应用广泛,很多早期翻译中,对汉语专名的翻译都使用威妥玛拼音,如《庄子》 。
《北京字音表》原名《The Peking Syllabary; being a collection of the characters representing the dialect of Peking; arranged after a new orthography in syllabic classes,according to the four tones. Designed to accompany the Hsin Ching Lu,or Book of Experiments》,该书中用拉丁字母标出了汉字在北京方言中的读音 。威妥玛准确抓住了当时标准音由旧官话向北京方言转移的历史契机,加之其拼音相对科学系统,迎合了对学习中文有强烈需求的各路外国人,因此影响力迅速扩大 。
1892年,英国人翟理斯修订了威妥玛拼音,对其进行了小幅改动 。威妥玛拼音彻底成熟,并成为二十世纪早期最通行的汉语拉丁化系统之一 。甚至可以说,现代汉语拼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参考了威妥玛拼音制定而成的 。两套拼音方案在不少地方的处理方法上相当类似,如用ao表示“奥”,ch’表示“产”的声母 。
当然,作为一种由西方人设计,主要目的是方便西方人学习和使用中文的拼音,威妥玛拼音设计理念和主要为中国人服务的汉语拼音截然不同,因此拼写上也有相当重大的区别 。
汉语大多数方言的两套辅音都是清辅音,以送气与否相区别 。而欧洲语言的两套辅音则以清浊对立为常见 。英语中清辅音一般伴随送气,中国人尚且容易分辨 。但清浊对立不太伴随送气的法语,很多中国人就对此十分头疼,法语中的cadeau和gateau很多中国人听来毫无区别 。
同样,欧洲人对送气与否区分的敏感度也不高,因此他们分辨汉语拼音里面的b/p、t/d、k/g往往也相当困难 。在他们听来,这些音因为都是清辅音,都类似自己语言里面的p t k 。
威妥玛拼音既然主要是给老外使用的,在这方面自然也是迁就老外 。在这套拼音方案里面,汉语的辅音不管送气与否都是用同一个字母书写,只是送气辅音在字母后加个’以表示区别 。如兵就是ping,而乒则是p’ing 。
在其他方面,威妥玛也多有迁就西方人习惯的做法,如汉语拼音中的zh ch sh/j q x实质上呈互补分布,因此威妥玛拼音对zh ch/j q不在声母上区分这两组音,均以ch ch’写之 。只是对sh/x,则以sh/hs的写法区别 。而对zhi chi shi zi ci si这几个特别让老外头疼的音节,威妥玛拼音也尽量通过特殊的拼写予以提示,这几个音在威妥玛拼音中分别拼为chih ch’ih shih tzu tz’u szu 。
此外,威妥玛拼音的时代,北京地区读书人的语音和现代的北京话还是有一些小区别,所以威妥玛中“哥”拼写为ko,而“刻”则拼写为k’ê 。两字韵母并不一样 。
只是,如果按照威妥玛拼音来拼的话,北京是Peiching,南京是Nanching,广州是Kuangchou,厦门是Hsiamên,和Peking、Nanking、Canton、Amoy差距甚大 。这是因为这些拼写其实都是邮政式拼音 。
邮政式拼音
所谓邮政式拼音,顾名思义是在邮政系统中使用 。晚清中国在西洋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对外开放,大批西方人开始进入中国 。他们需要进行通信,而如何把中国的地名以拉丁字母形式呈现则是个大问题 。
高效运转的邮政系统需要标准化的地名以方便进行分拣投递 。中国地名拉丁化当时并未统一 。这个严重的问题使得邮政系统的主管大伤脑筋,对地名拉丁拼写进行标准化势在必行 。1906年,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要求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