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蔡元培为什么要请鲁迅来设计北大校徽( 二 )


可以说 , 没有蔡元培的提携 , 鲁迅的人生也许就得改写 。郭沫若说:“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 , 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 , 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 。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 。一直到鲁迅的病殁 , 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 。”此言很有见地 。无论在行政隶属关系上 , 还是在人情世故上 , 后学鲁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蔡元培所托效力 。
蔡元培托鲁迅设计校徽 , 是对其美术功底与美学主张的信任与首肯 。鲁迅一生虽然没有专事美术 , 但自幼喜爱美术 , 有着很好的美术训练 , 比如用“明公纸”描摹绣像小说等 。鲁迅是现代美术的旗手 , 他领导的左翼木刻运动即使放到同期西方大景观中也毫不落伍 , 很多精神和品质在今天都不过时 。鲁迅非常重视美术教育 , 1913年 , 他在任职教育部佥事期间 , 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 , 显示出了对美学源流的深入了解 , 集中阐述了对美术教育的观点 , 认为“美术之用”在于“表见文化”、“辅翼道德”和“救援经济” , 指出:“美术诚谛 , 固在发扬真美 , 以娱人情” , 多方面阐明播布美术的重要性 , 主张将美术“传诸人间 , 使与国人耳目接 , 以发美术之真谛 , 起国人之美感 , 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 。鲁迅的这些主张与蔡元培的主张不期而遇 , 与蔡氏可谓心有戚戚焉 。蔡元培毕生注重美育 , 提倡“以美育代替宗教” , 曾派王家驹筹办北京夏期讲演会 , 以“从事学问 , 阐发理术 , 宏深造诣” , 蔡氏对鲁迅的美学见解极为首肯 , 便指派其讲授《美术略论》 , 鲁迅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
蔡元培被迫辞职后 , 新任总长竟把“美育”删除 , 代之以道德教育 , 鲁迅对此感到极为愤恨:“闻临时教育会议竟删美育 , 此种豚犬 , 可怜可怜!”黄裳先生认为鲁迅在美术园地的辛勤耕耘与他在《自由谈》上所写的战斗杂文 , “几乎是双峰并峙的同样的战斗工作” , 此言极确 。正是由于鲁迅不俗的美术功底以及蔡元培与鲁迅在美育方面的心思相通 , 使蔡氏毫不犹豫地把设计校徽的重任托付给了鲁迅 。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 这正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 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 。这一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思想潮流体现在鲁迅的平面设计上 , 便以大气、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大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 成就了现代标识史上的经典作品 。“北大者 , 为囊括大典 , 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 “无论何种学派 , 苟其言之成理 , 持之有故 , 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 , 即使彼此相反 ,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其时还处于蛰伏期的鲁迅是抱着对北大的期望 , 抱着对改造旧社会的热切期望设计北京大学校徽的 , 并以此反映了“五四”前夜的时代风潮 。
1925年 , 北大建校27年的时候 , 鲁迅写了一篇短文《我观北大》 , 发在1925年12月的《北大学生会周刊》创刊号上 , 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北大的态度:“北大是常为新的 , 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 要使中国向着好的 , 往上的道路走 。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 , 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 , 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 , 不见得弛懈 。”“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 , 即使只有自己 。”并且坚信“北大究竟还是活的 , 而且还在生长的 。凡活的而且在生长者 , 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鲁迅关于北大的这段文字 , 几乎可以看成是对北大校徽的文字注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