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焚书坑儒是怎么坑的 原来不是活埋( 四 )


正史中记载的“京观”事件也统计如下:
“坑”与“京观”的消亡
从今天人的眼光看来,这个源于战争的处理尸体的方式实在是野蛮,而且也是环境卫生的重大隐患 。儒家很早就持批评态度,《左传》的观点是后世受儒学熏陶的史学家们作为写史的一项原则,也可以想见,同样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官朝臣们对于朝廷施政也会有直接的实际影响,因此总的来说,隋唐以后各代“坑”和“京观”的事例在逐步减少 。
作为这个进程的一个主要转折,应该是出现在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 。这一年的农历二月甲辰,唐太宗下达了一个著名的诏书:“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刬削,加土为坟,掩蔽枯朽,勿令暴露 。”历史上首次下令清除地面上的历代延续下来的京观,掩埋所有的尸骸 。发布这个诏书的动因与契机不知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儒家一贯所持的批评态度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京观的习惯也影响到周边的少数民族王朝 。比如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在和中原政权的战争中经常会使用这个手段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落时期,已经有这样的事例 。《元史.太祖本纪》记载,成吉思汗在对乃蛮部落的战争中,最后在“忽兰盏侧山”打败了乃蛮部落,“尽杀其诸将族众,积尸以为京观” 。
但是最后消除了这个惯例的,也是一个少数民族皇朝,即满清 。满清在与中原明朝的长期战争,以及后来入主中原的战争中,曾经有过多次“屠城”的记录,但是并没有仿照“坑”或“京观”的惯例 。由此清朝的文献中对于“坑”的表达,一般都是小规模的“活埋”,不再有屠杀后将受害者尸体堆积覆土的举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