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从古至今的四大风水宝地

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
北京建城已经有三千多年 , 历史上一直是军事、政治中心 , 历来被风水学家认为是“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 。关于北京的最早记载是周武王当年封尧的后代于蓟丘——就是现在的北京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 , 这里曾是燕国的国都 。辽代时被称作燕京或南京 , 是辽国的陪都 。到了公元1153年 , 金迁都北京 , 改名为中都 , 这里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元代以“前朝后市 , 左祖右社”的原则建北京为大都 , 初步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规模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 , 为了体现皇权的核心地位 , 把全城的中轴线向东推移了150米 , 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 , 又在线北堆筑了一座景山 , 用以镇元代残余的王气 , 以便明代长治久安 。清代仍以北京为都城 , 分别在城的北、东、西面增建了地坛、日坛、月坛 , 分别表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 用来举行祭祀典礼 。
在古老的中国文化里 , 风水地理文化一直备受重视 。堪舆家们认为:“京城者帝之都也 , 国之要地 , 龙脉要冲 , 需依五行方位而建 , 山阳而水北 , 坐北而面南 , 受上天之佑 , 聚五帝之德 。”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 , 正是古人心中建立帝都的理想的风水宝地 。其西部的西山 , 为太行山脉;北部的军都山为燕山山脉 , 均属昆仑山系 。两条山脉在北京的南口(南口是兵家要地)汇合形成向东南巽方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 , 山湾环抱的是北京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河流又有桑干河、洋河等在此汇合成永定河 。在地理格局上 , “东临辽碣 , 西依太行 , 北连朔漠 , 背扼军都 , 南控中原” , 有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优势 。
宋代大儒朱熹一生精于研究堪舆之道 , 《宾退录》记载了朱熹对北京风水的评价:“冀州好一风水:云中诸山 , 来龙也;岱岳 , 青龙也;华山 , 白虎也;嵩山 , 案也;淮南诸山 , 案外山也 。”代表了当时朝野对于北京地势的看法 , 对后人影响很大 。元代蒙古贵族巴图南在忽必烈选择定都地点时极力推荐北京 , 《元史·巴图鲁》中记载了他的话:“幽燕之地 , 龙盘虎踞 , 形势雄伟 , 南控江淮 , 北连朔漠 。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 , 大王果欲经营天下 , 驻跸之所 , 非燕不可 。”
明朝初年 , 朱元璋的大臣们认为这里是元代亡国之地 , 王气已尽 , 不宜建都 , 于是定都南京 。没想到“靖难之役” , 明成祖朱棣以燕王的身份夺了天下 , 他觉得燕京(即北京)是自己发迹之地 , “龙潜于此 , 多有经营” 。他的臣僚也纷纷上疏陈述北京作为都城的好处:“伏惟北京 , 圣上龙兴之地 , 北枕居庸 , 西峙太行 , 东连山海 , 俯视中原 , 沃野千里 , 山川形势 , 足以控制四夷 , 制天下 , 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于是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 , 时人一片赞同之声 。到了明朝末年 , 由于政局颓势日显 , 一些反对意见又被重提 , 将危局归罪于当年迁都之举 。通观明朝立国将近300年 , 一直处于北方民族的觊觎之下 , 多灾多难 。这和北京离北边的边界太近 , 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 , 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并非地理 , 而在于朝廷的腐败无能 , 这是历史所能证实的 。
北京城是完全在中国风水理论指导下规划建设的 , 大至选址、布局 , 小至细部装修 , 处处寓涵风水思想 , 是风水学应用的典型实例 。近代以来 , 北京得到了历代政府的悉心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 , 中央政府将故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使故宫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历经五个世纪的古都 。
沈阳:山环水绕、自成一系
素有“一朝发祥地 , 两代帝王城”之称的沈阳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 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阳)而得名 。这里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 , 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沈阳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 , 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 。1625年 ,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 , 满语称沈阳为盛京 , 意思是兴盛的城市 。1636年 , 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 , 建立清王朝 。1644年 ,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 , 仍然把盛京作为陪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