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死亡罗布泊神秘古墓 惊现4000年木乃伊

7月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罗布泊一直都是神秘的象征,存在很多神秘的现象,又被称作“死亡地带”,据悉,1934年曾有人发现一片神秘的古墓,但后消失不见,近期,考古学家通过GPS和GoogleEearth的帮助,再次开启了这片墓地的探索,揭开其中的秘密在狰狞的罗布泊,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处神秘的墓地 。墓的主人死于大约4000年前,但他们的尸体却在干燥的气候下得以保存 。这片地方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干涸河床处,被称为“小河墓地” 。复旦大学著名遗传学家金力对楼兰遗址的一些木乃伊进行过DNA分析,调查结果称,楼兰木乃伊中的DNA标记证实其有东亚甚至南亚的血统 。关于小河墓地,研究小组指出,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们同时拥有着欧洲和西伯利亚的遗传标记,因此推断它们有可能来自于国外 。
大多数实验结果表明:一种男性的Y染色体主要集中在东欧,亚洲中部及西伯利亚地区,但在中国却很少见 。线粒体DNA,这种负责传递雌性特征的DNA,一条具有西伯利亚的基因特征,另外两条基因在欧洲则极为常见,这两个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都很古老,研究团队由此推测:欧洲和西伯利亚人种很可能是4000年前进入塔里木盆地定居,并相互通婚 。
塔里木盆地小河流域公墓里发现的木乃伊,年代最为久远 。遗传学家用碳14测试分析了木乃伊的DNA,发现最古老的木乃伊有着3980年的历史 。
死亡之海”罗布泊七大新发现
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给现代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有些甚至是千古之谜 。正因为如此,一代一代的科学家都为之奔波不息,有的科学家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加木就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在罗布泊殉难的科学家 。
在彭加木罗布泊科考殉难30周年纪念日之际,由广州市白云区委、白云区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联合,组织开展的重走彭加木探险之路科考活动于11月13日结束,此次科考活动获得“新发现古城遗址”等7项重大发现 。
小河墓地附近新发现古城遗址
科考队员发现,它的位置处于小河墓地西北不远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 。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科学家初步认为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可暂定名为“注宾泊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注宾城这样记载:“河水又东经墨山国南,又东经注宾城南,又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 。”有专家据此认为,这说明注宾城与注宾河用的是同一名字,也说明注宾城与西北边的墨山国和东面的楼兰国的相对位置 。
中国著名沙漠研究专家、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夏训诚说,由于该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无论该遗址是否是“注宾城”或“埒类城”或楼兰国都“泥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对不同古城遗址的年代学分析,为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遗址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等,都提供了证据 。
小河文化主要存在于孔雀河流域,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孔雀河下游主河道两岸及河流尾端的三角洲地区,由多组碳14数据表明,小河文化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持续存在的时间约在500—600年上下,到公元前2000年走向衰落,进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或迁移或转化为另外的文化群体,这个时间应该还要晚一些 。
罗布泊古湖泊“大耳朵”长大
此次野外科考证实了罗布泊古东湖连续向西延伸湖岸线的存在 。这一发现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仅是“耳朵”状的 。
罗布泊“大耳朵”之谜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杂志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 。这张照片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由此展开了学术界对“大耳朵”位置、地理结构分布等问题的争论和猜测 。夏训诚说,“大耳朵”就是罗布泊历史时期干涸的湖盆 。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表现了明确相间的6个条带 。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强烈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 。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湖相对较弱的萎缩,含盐量较低 。
能够透视极端干燥盐壳层的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被罗布泊西湖覆盖的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科考队据此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东湖的北湖岸线存在 。这一发现远远超出了“大耳朵”形状,科考队由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这样测算罗布泊古湖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