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的意义 红军及时调整方针跳出了包围圈
通道“转兵”
在红军部队前进到湘西通道地区时,得到情报,蒋介石已经识破了中央红军前往湘西的战略意图,在湖南洪江、藏江,贵州石阡、铜仁、松桃一带集结了五六倍于红军的强大兵力,设了四道防线,形成一个大口袋,等红军去钻 。在这样的情势下,博古、李德仍然坚持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 。他们在12月9日给各军团首长的命令中重申“总的前进方向不得改变”,硬是要往这个口袋里钻 。张闻天了解到战局的这个重要变化后,立即找到毛泽东,告诉毛敌人的部署,商量解救危局的对策 。张闻天同毛泽东、王稼祥一起向周恩来提出:在去湘西的路上老蒋已经设置了重兵,原定中央红军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先机已经丧失,建议转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建立川黔边根据地 。
1934年12月11日,红军攻占湖南省通道县县城县溪镇 。12月12日,在县溪镇的恭城书院举行了中央领导人的紧急会议--通道会议,讨论红军行动方向 。
李德全然不顾变化了的、不利于红军的情况,还是机械地要向二、六军团所处地区推进 。李德提出:是否可以让那些在平行线上追击我们的或向西面战略要地急赶的敌军超过我们,我们自己在他们背后转向北方,与二军团建立联系 。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这实际上是自投罗网,把三万多红军往虎口里送 。
会上,毛泽东首先坚决反对李德的方针,建议向贵州进军 。这个建议本来就是毛同洛王商量后提出的,张闻天当然坚决支持,强调应该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行动方针 。周恩来也支持向贵州进军 。博古作会议总结说:看来,只有照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办,放弃去湘西的计划 。中革军委即于当晚19时30分发布红军于13日入黔的命令 。但是,会后李德仍固执己见,否定多数人的决定,重又命令各军团仍按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行动 。经争论,中革军委于14日又发布命令,令红军夺取贵州黎平、锦平,开辟前进道路 。
黎平决策
1934年12月15日,红军攻占黎平 。红军向何处去?这个战略方针问题再一次十分紧迫地提到日程上来 。
12月18日,在黎平城内,由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上,张闻天、毛泽东和李德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博古没有支持李德的观点 。
关于黎平会议的情况,陈云向共产国际领导人作了以下报告,从中可见会上争论之激烈程度--
在黎平,领导人内部发生了争论,结果我们终于纠正了所犯的错误 。我们对此前“靠铅笔指挥”的领导人表示不信任 。在湘桂边界,敌人集结了四五倍于我军的兵力严阵以待,以为我们会沿着红六军团从前进军的路线行进 。桂军则从南面进攻我们的后卫部队 。此外,后面还有大部队追击 。
【黎平会议的意义 红军及时调整方针跳出了包围圈】原来的领导人坚持直线前进的做法,认为此后也必须照此办理 。我们坚决加以反对,指出这一计划只能有助于敌人,不会给红军和中国革命带来任何好处 。原来的领导人竟要将持此种意见的人送上军事法庭 。我们回答说:应该交付法庭审判的是你们这些领导人,而不是我们 。
通过激烈争论,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意见被黎平中央政治局会议接受 。会议作出了《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否定了李德、博古等要中央红军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湘西建立根据地的方针,也否定了有人提出的折入黔西的主张,通过了毛洛王在通道地区就已提出、并得到周博支持的战略方针,决定在“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会议还作出了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决定:召开遵义会议--到遵义地区后,中央政治局开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