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考持续九天 考生竟被关小屋三天三夜?
在大清国 , 士(知识分子) , 通常都非常仇恨外国人 。他们反对电报、铁路以及一切新鲜的东西 。他们阅读的经典著作是孔夫子时代创作的 , 把教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狭窄的道路上 , 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国妇女的小脚一样被挤压而萎缩 。在北京国子监的大门外面立有一块醒目的标志牌 , 上面题道:“齐家、治国、平天下 , 信斯言也 , 布在方策 。”而在这座大门里面的标志牌上则题道:“率性、修道、致中和 , 得其门者 , 譬之宫墙 。” 。
【清朝科考持续九天 考生竟被关小屋三天三夜?】在大清国 , 每个省的省城都设有会考考场 , 通过这些省城的考试可以获得两个级别的初级功名(秀才和举人);但更高两级的功名只能到北京去争取(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 , 贡士经皇帝陛下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 。“状元”是清国功名的最高名位 , 相当于我们英国的“学位考试甲等第一名” , 它又被称为“万中选一” , 因为考场能容纳一万名赶考的举子 , 而每三年只能有一人获此殊荣 , 此名即由此而来 。
一次又一次 , 清国男儿千里迢迢进京赶考 , 直到他们渐渐老去 , 头发变得灰白 。人们想获得显赫功名的愿望是如此强烈!有的人 , 每次都来赶考 , 一直考到80岁 。如果有人能坚持到这么大年龄的话 , 清国皇帝通常会授予他一定的荣誉 。在北京的这项争夺是一场异常严峻的考验 。考试要持续九天 , 分为“三科” 。整整三天三夜的时间 , 这“一万人”全部的智慧就被限制在他们的笔头上 , 每个人都被关进一块大约仅有一平方码的狭窄空间内 , 这样可以把他与其他人完全隔开 。他必须在这里完成试卷或论文 。
考试题目是由考官们出的 , 这在考生进入他的小房间之前是决不可能知道的 。贴着官方封条的试卷分发给每位参加考试的人 , 他们完全凭借着对那些经典著作的记忆力来把答案写在考卷上 。有人制作了那些经典著作的微型抄本 , 以便考生能偷偷带进考场作弊 , 但现在制作和贩卖这些抄本都算犯罪行为 。我曾经阅读过这样制作出来的一些作品 , 它让人回忆起大部分在早期学校中学过的小品文或为培养年轻人的思维、智力而写的文章 , 但这些文章都包含有数不清的引经据典 , 而这些文章的风格我们可以从前面给大家提到过的标志牌上得到些启示 , 都是些以华丽词藻堆砌而成的空泛文章 。
会考考场占地达数英亩之大 , 由很长很长的一排排小房间组成 , 这看上去有点像个巨大的养猪场 。考场四周立有不少塔楼 , 上面站有监考人员在一直监视着考场 。监考官禁止外面的人与考生交流 , 也不准考生之间相互沟通 。
“一万”考生(其中有些年纪已经很老了)就这样被关在小房间里 , 三天三夜 , 而前后一共要进行三场这样的考试 , 这真是一项痛苦欲绝的考验 。常常有一些年纪较大的考生死在了里面 。这种情况下 , 人们就从外面凿个洞 , 把尸体拖出去扔掉 。这样的结局对一个人的求学生涯来说真是再悲惨不过了 。小叶紫檀集日月精华 , 数百年成就帝王之木!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清朝服饰之 清代镶边短袄
- 清朝格格的一生 大多寿命不长而且没有后代
- 隋朝政治 隋文帝设立分科考试制度
- 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 清朝唯一的一例太监干政 寇连才是什么样的下场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 清朝驸马太憋屈 公主不宣召不能同床
- 清朝姑娘出嫁为何要坐轿?与乾隆皇帝有何关系
- 一句话点评清朝十二位皇帝 句句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