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另一面 虚溜拍马还有酷吏恶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我们的印象中,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一是能写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被誉为豪放派的鼻祖;二是能打仗,“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是武将之中写诗最好的,也是诗人之中最能打仗的,是个“跨界”的双料冠军,以至清代文学评论家陈世焜惊呼:“真词坛飞将军也!”其实除了这些,辛弃疾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担负酷吏的恶名
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浙西提刑,还没有走马上任,就遭到了监察御史王蔺的弹劾,“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用起钱来就像用泥沙,杀起人来就像割草 。由此,辛弃疾有了酷吏的名声,还没来得及去上任,就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
辛弃疾给人留下冷酷的印象并不奇怪,他年轻的时候,在北方义军中曾单人独骑杀了偷盗义军大印的和尚义端 。后来,又有过率领五十骑突袭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壮举,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敢于出手杀人的狠角色 。但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呢?
事实上,辛弃疾对普通老百姓宽厚,对下属官吏严酷 。他曾奉命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乱,在给宋孝宗的报告《论盗贼札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而又盗贼以剽杀攘夺害之 。臣以谓,不去为盗,将安之呼,正谓是耳 。”意思是说,这些种田的老百姓,州郡一级的官员用过度的征收赋税来害他们;县一级的官员呢,用征购各种名目的物资来害他们;底下的办事人员用各种名义索、拿、卡、要来害他们;地主豪强用兼并田产来害他们;而盗贼又用抢劫和掠夺来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当盗贼又能往哪里去呢?
辛弃疾认识到真正该严格管理的是各级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 。这成了他的执政理念和处理政务的出发点 。据《真西山集》记载,辛弃疾“历威严,轻以文法绳下,官吏惴栗,唯恐奉教条,不逮得遣” 。就是说,他对底下的官吏非常威严,动不动就对手下进行法律追究,那些官员都吓得心惊胆战,生怕遵守教条不到位而被谴责 。
相反,他对百姓却非常宽厚、关心 。楼钥所着的《攻愧集》中说,“比居外台,谳议从厚,闽人户知之” 。意思是辛弃疾在做福建提点刑狱时,给犯人判罪遵从的是宽厚的原则 。这件事,福建人家家户户都知道 。有一次,他派一个叫傅大声的官员到下辖的一个县里,去复审牢狱中的囚徒 。傅大声到了那个县之后,经过仔细的审核,释放了五十多个人,只留下十多人 。这么多的案子被翻案,让那个县令脸上火辣辣的,于是拒绝招待傅大声,连饭也不管了 。辛弃疾听说后,亲自对这些案件进行审核,最后全部依照了傅大声的处理意见 。
辛弃疾所以被人污以酷吏的名声,主要还是他不肯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 。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辛弃疾自己都说:“臣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因为“刚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说敢做,不愿意迎合别人,为了求得事业的成功,他可以不拘小节,更加不理会各种各样的潜规则 。于是,他和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场风气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不过这一切放在今天,却格外让我们肃然起敬 。
【辛弃疾的另一面 虚溜拍马还有酷吏恶名】公元1203年,在家赋闲9年,已经年届64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了朝廷任命他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的通知,这让他大感意外 。欣喜之余,他挥毫写了一首《六州歌头》,其中写道:“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 。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 。”正是这首诗,使辛弃疾留下了拍马屁的嫌疑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