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转自公众号卫夕指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卫老师,我最近准备把我业余时间做的一个APP卖掉,目前日活大约是3.4万,人均时长2.3分钟,怎么定价比较合适呢?”
这是最近一位读者在微信上咨询我的问题,坦率地讲,我对APP售卖的定价逻辑其实并不熟悉,因为它牵涉到的变量太多,我关心的是:他为什么要卖自己的这个APP?
他跟我说,这是个不得已的选择,最近一两年移动变现整体难度都在加大,而监管层对隐私、合规的要求又愈发严格,非常消耗精力,再加上自然增长的节奏相比前些年明显乏力,所以多重因素让他产生了卖掉自己APP的想法。
一、移动互联网进入产业周期末端到底意味着什么?没错,前面说的这位读者的遭遇其实是国内中小移动开发者现状的一个缩影。
目前的现实环境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的确是一个红海竞争的状态,这背后其实源于移动互联网这艘大船已经走到了产业周期的末端。
产业周期末端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增量不再稀疏平常,存量开始内卷搏杀;
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新增用户数、用户时长、手机出货量都在不同程度上放缓甚至下降,这样的存量博弈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
首先,互联网的“天空法则”逐渐退化成“丛林法则”
马化腾曾经提到过一个“天空法则”的概念,意思是互联网的竞争是错位的,老鹰有老鹰的天空、蜂鸟也有蜂鸟的天空,是滴,这个概念在增量时代是成立的。
即不同的竞争者可以各自开辟新的战场,然而当移动互联网进入产业周期末端,“天空法则”如今又逐渐开始退化成“丛林法则”,这背后其实是竞争维度又回到了“存量时间争夺战”,它意味着一个APP用户时长的增长需要以另一个APP时长的降低为代价。
其次,互联网相关公司估值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我们明显能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就是无论是互联网的上市公司还是未上市的创业公司,估值都经历了一轮回调。
这当然一方面源于监管预期,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对行业的估值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增量时代的估值逻辑是增长潜力和赛道占有率,而存量时代的估值逻辑则更关注更实际的货币化能力。
因为整个行业已经从务虚的画饼时代进入到了更务实的分饼时代,跑马圈地早已完成,原来的增长故事已经难以为继,而新的可讲的故事还没看到曙光,于是估值回调就变得顺理成章。
最后,变现效率成为一个APP能否生存的关键变量
对于大部分APP而言,广告是其主要的变现方式,今年三季度各互联网公司财报中广告收入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和之前普遍上涨只是涨幅不一样不同。
Q3财报中的广告收入有一些公司就出现了实质性的同环比下降,这种下降一方面反映了整体经济景气程度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告领域存量博弈的残酷现实。
“只有当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今天,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潮水以可见的速度在退去,能否有自我的造血能力正在决定一个应用的生与死。
开发者的关注点逐渐从“圈地和增长”变成“生存与变现”,关注点的变化背后其实要求开发者的能力也必须相应地进化。
变现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今天移动开发者在存量时代必须要补的重要一课。
二、存量竞争背景下移动应用变现容易踩的坑毫无疑问,做好变现并不容易,因为它要求移动开发者的能力圈层转移到另一个竞争维度。
推荐阅读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
- 广告词|致敬拼多多?淘特频繁抄袭拼多多,是否意味着阿里的创新到头了?
- 产品|百年广告营销大观
- 动效|卡间联动: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探索
- 免费|字节跳动加码网文行业,市场竞争或将白热化
- 广告|深度|互联网广告的葬礼
- 广告|微软广告现已覆盖超过全球 10 亿人
- 360|360:将进一步完善弹窗广告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