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伴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愈发不稳定的国内时局等情况,林柏生早年就曾跟随大时代一起,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各类运动中 。
1924年2月,经时任执信中学校长的曾醒介绍,年仅22岁的林柏生,在广州会见了国民党内红极一时的汪精卫 。
在他们亲切地交谈后,决定开始由林柏生担任汪精卫的秘书,辅佐汪精卫的日常事务 。
当年的林柏生一定没想到,为汪精卫奔走卖命这件事,会成为他这一生最为关键的转折点 。
正所谓“屠龙者终成恶龙”,这时的他一定猜不到,积极参与爱国运动的他,最终竟然会成为反对爱国运动的幕后黑手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之后几年,林柏生一直不忘汪精卫对他的恩情,随在党内斗争中败下阵来的汪精卫到往法国散心,始终追随着汪精卫的步伐 。
在这段期间,林柏生奉汪之命,先后创办了《留欧通讯》、《南华日报》、《中华日报》等刊物,为日后控制舆论、卖国求荣埋下隐患 。
“艳电”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麾下的国民党部队,在前线节节败退 。
眼见日军开始在中华大陆上肆意妄为,汪精卫一派开始倒向日本军国主义,鼓吹“和平论”,妄图在中华大地上与日方“和平共治”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飞往昆明,又转机去往越南 。这次,疲于党内斗争的他不得不暂避锋芒,为日后“联日抗蒋”留得一息机会 。
同年12月22日,时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发表了第三次的《近卫声明》,提出所谓“中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的三原则,希望国民党可以“投降合作” 。
而远在越南河内的汪精卫一行,听闻第三次《近卫声明》之发表,动作很快,立即组织起草了亲日声明,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艳电》 。
汪命亲信陈公博、周佛海、陶希圣等人携电报前往香港,交由《南华日报》社长发表 。这位社长不是别人,正是创办人林柏生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最终,由汪精卫一手起草,林柏生拍板的臭名昭著的《艳电》,于1938年年底的最后时间被发表在《南华日报》上,其“中止抗战,对日求和,共同防共”的主张为一系列爱国人士口诛笔伐,叫骂声时至今日不绝于耳 。
在后来的南京高等法院法庭上,谈及汪精卫《艳电》一事,林柏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自己形容成了大义凛然的爱国斗士 。
他认为当时只有同汪精卫一起,与日本军国主义达成和平协议,才能救中国于灭亡之危 。
实际上,纵观汪精卫和林柏生二人的过往事迹,不难看出,这两人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在早期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热情,但都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和意志力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文章图片

随着时局的变动,眼见自身既得利益的损耗,便开始依附于更强的一方,不再思量中国的革命道路,而是把关注重心放在战后,自己能坐在哪个位置,获得哪些利益 。
为了日后自己这一点点体面,他们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民族尊严 。
这次标志性的叛国事件,并不像他们形容的是一种“顾全大局的妥协”,反而是一种卖国求荣的卑劣行径 。
这种自私自利的右倾机会主义,使汪精卫一派离国家政治中心越来越远,也逐渐将林柏生等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漆黑渊狱 。
林柏生|1946年林柏生被判死刑,死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来一枪,补枪前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