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简单以论文为标尺 科研人员讲述基础科研“背后的故事”

科研|不简单以论文为标尺 科研人员讲述基础科研“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张余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中新网上海12月25日电 (采访人员 郑莹莹)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张余研究团队和王佳伟研究团队 , 以及浙江大学的冯钰团队24日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一篇有关双链RNA合成机制的研究论文 。 这也是“多产”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今年第7次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成果了 。 作为一个侧重基础科研的院所 , 该中心有何“科研秘籍”?
科研|不简单以论文为标尺 科研人员讲述基础科研“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辛秀芳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定心丸”:不简单以论文看毕业
24日发表的这篇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是一位年轻的“90后”学生——黄坤 。 她的导师——研究员张余介绍 , 黄坤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接到了这个课题 , 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 但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 , 也有快要放弃的时候 。
“她来跟我说 , ‘我快(研究生)三年级了 , 这个课题一点进展都没有 , 会不会影响毕业?’”张余回忆 。
彼时 , 并不能确定能做出成果来 , 但张余安慰她 , 不用担心 , 所里对学生毕业的考核并不简单看文章发表 , 哪怕没有科研论文发表 , 只要毕业论文有重要性 , 就可以毕业 。 如此给黄坤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 让她继续将难题啃下去 , 也才最终有了这篇有关双链RNA合成机制的研究成果 。
对此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员辛秀芳也深有同感 。 她说 , 所里年轻研究员多 , 让她受益良多的是这里的宽松环境、科研氛围 , 不会说每年有硬性指标考核 , “我个人觉得(硬性指标考核)对基础研究不合理 , 不利于重大成果的产出 。 比如 , 如果有文章发表的要求的话 , 学生可能会希望做一个相对简单的课题 , 有利于发表文章 , 但这样其实不利于探索更难、周期更长的、有突破意义的重要课题 。 ”
“攀登梯”:多元合作促进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要被大家理解 , 是很难的 , 尤其是前沿研究”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说 。 在他看来 , 做基础研究 , 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干劲 , 也需要宽松的科研环境支撑 。
“很多年前 , 我就说 , 一个研究所 , 要有长远的目标 , 要有一流的科学家 , 还要有多学科交叉的平台的支持 。 ”韩斌说 。 他进一步解释 , 这个平台不仅包括人才的平台 , 还包括技术的平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