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用科研排地雷 东林学子斩获国际金奖

央广网哈尔滨12月4日消息(采访人员迟嵩 通讯员黄鹏 朱旖凡)采访人员从东北林业大学了解到 , 日前 , 该校BOLD科研团队连续第四年获得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
iGEM竞赛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性竞赛 , 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发起 , 是一项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 , 综合生命科学、数学、工程学、信息科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的国际大赛 。 iGEM鼓励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不断创新 , 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解决社会关注和科技前沿问题;同时致力于创造一个国际性的合成生物学社群 , 为未来的领域精英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 。 很多世界一流大学将这项赛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 。
东北林业大学的参赛项目是Bio-optical landmine detection(生物排雷工兵) , 该项目综合多领域的专业知识 , 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地雷辅助探测装置 , 装置带有能够响应地雷标志物DNT , 2,4-二硝基甲苯的生物传感器 , 综合利用合成生物学理论、3D打印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 辅助战士开展地雷探测 。

一所以林业为特色的高校 , 怎么会把科学研究的视角瞄准地雷 , 而且还斩获了国际大赛金奖呢?
“这项研究的初衷 , 就是为了给战士们提供一项安全保障!”团队队长李清华作了回答 。 原来 , 一次观看新闻的经历 , 不经意触动了李清华的神经 。 “当时 , 我在新闻里看到赴黎巴嫩维和士兵 , 需要冒着极大的危险开展扫雷排雷任务 , 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不管是革命年代 , 还是建设时期 , 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 战士们一直守卫在祖国和人民面前 , 为和平事业保驾护航 。 那么 , 当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 谁又来为战士们提供保障呢?”
思来想去 , 李清华决定发挥自己的生物学专业优势 , 研制一种新型排雷装置 , 能远程辅助战士排雷扫雷 ,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战士们的人身安全 。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科研团队指导教师王鹏超和团队队员的时候 , 得到了大家一致响应 , 大家决定以此为突破点 , 开展项目研究 , 并通过参加iGEM大赛来检验项目可行性 。
“科学研究不应也不能在象牙塔内做曲高和寡、没有实际意义的创新创造 , 应该助力国计民生 , 做一些对祖国发展、社会进步有意义的事情 , 这是我们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 ”李清华说 。

生物学|用科研排地雷 东林学子斩获国际金奖
文章图片

在王鹏超的指导和帮助下 , 李清华组建了跨生物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科研团队 , 经过十个月的努力 , 查阅了海量的国内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 开展了无数次科研组会和夜以继日地科学实验 , 做实验最紧迫的时候 , 队员们买了行军床放在实验室 , 通宵实验累极了 , 才会在行军床上躺一躺 。 最终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队员们拿到了理想的实验数据 , 制作出辅助排雷装置 , 无意间还达成了一项国际领先的研究 。
队员张北方指着设计出的装置 , 给采访人员演示 , “假设这是地雷 , 它会释放出DNT , 2,4-二硝基甲苯等化学物质 , 这些化学物质透过土壤飘到近地空气中 。 这是我们的排雷装置 , 把装置投放到雷区 , DNT小分子就会通过风扇收集到装置中 。 装置中有像果冻样的凝胶 , 凝胶中的生物菌遇到DNT分子后 , 就会发光 , 光传感器感受到之后 , 会发出信号 , 信号接收设备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概率分析 , 探雷的过程就完成了 。 ”
“这个果冻样凝胶可不一般 。 想要基因在菌里表达 , 需要一个开关 , 也就是启动子 , 我们通过随机突变和半理性突变来优化这个启动子 , 使基因表达量提高 , 也就更好监测了 。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 把基因启动阈值降低到国际上文献可查的最小阈值的千分之一 , 可以说 , 这是在世界上该领域相当靠前的一项突破 。 ”李清华骄傲地向采访人员介绍着 。
【生物学|用科研排地雷 东林学子斩获国际金奖】
凭借着极具创新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稳定可靠的实验论证、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 项目一举征服了各国评委 , 毫无悬念地拿下大赛金奖 。 “拿下大奖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的结束 , 我们在期盼着这项研究早日投入生产 , 为战士们构建安全防火墙 。 ”李清华说 。
多年来 , 东北林业大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着力培养跨学科、创新型 , 综合能力强、具有领导力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 这已经是学校连续4年摘得iGEM金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