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国务院发文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专家:更重要的是年轻子女“数字反哺”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 生活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 。 但不少老年人却因为不会上网 , 不会使用智能设备 , 被“数字生活”关在门外 。 一边是不断加速的数字科技 , 一边是不断扩大的老年人口 , 如何让2.5亿老年人口共享智能技术的便利 , 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 尤其在疫情防控的今天 , 社会运转高度依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 这一矛盾更显紧迫 。
11月24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 , 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 坚持传统服务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 , 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 《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 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 , 提出了20条举措要求 。
11月25日 , 国务院新闻办也专门就《方案》召开政策吹风会 , 详细回应今后如何填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年轻子女需要更好地做好“数字反哺” , 让老年人可以更积极面对数字老龄化 。

鸿沟|国务院发文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专家:更重要的是年轻子女“数字反哺”
文章图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
“健康码”曾让部分老年人生活不便
《方案》明确不得将其作为唯一通行凭证
“健康码”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社会管理的一项创新 , 它高效辨识了使用者的疫情风险情况 。 但事实上 , 各地也出现过老年人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带来生活不便的情况 。
今年3月8日 , 中国政府网的一则网民留言是这样写的:
“现在去超市、医院、银行都要‘健康码’ 。 我爷爷奶奶70多岁了 , 普通老年手机都不会使用 , 更别说智能手机了 。 现在让他们整个健康码 , 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 像他们这样的老人 , 有子女帮忙申请还好 , 没子女或者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 , 自己都无法申请和使用‘健康码’ 。 这样导致他们不能去超市买菜、去银行取钱、去医院开药 。 现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还有很多 , 请相关部门重视一下这个问题 。 ”

鸿沟|国务院发文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专家:更重要的是年轻子女“数字反哺”
文章图片

▲网友在中国政府网留言称老年人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带来生活不便
来自河南的周先生则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今年夏天他原计划到北京探望儿子 , 但是因为听说需要健康码 , 自己一直没有用过智能手机而一度耽误行程 , 后来家里人给他买来智能手机 , 学会使用了才出发 。
一些地区 , 例如杭州今年3月就曾为解决没有智能手机人群健康码使用问题 , 推出代办申领 , 代办完成后 , 被代办人就可凭市民卡在相关场景验码通行 。
杭州市政府热线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直系亲属可以为老人和少儿代办申领健康码 。 每人可以为3名老人、少儿代办申领 。 近日 , 北京二级以上医院也为老年人设置了“无健康码”绿色通道 。
这次《方案》明确:
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 , 除机场、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码头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 , 一般不用查验“健康码” 。 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 , 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 。
看病、外卖、打车……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有了填平方案
《方案》明确 ,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 为有效解决老年人无法使用智能技术获取线上服务的困难 , 组织、引导、便利城乡社区组织、机构和各类社会力量进社区、进家庭 , 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等设施 , 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留守等重点群体 , 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上门巡诊、精神慰藉等服务 ,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
此外 , 在日常出行方面 , 《方案》还要求保持巡游出租车扬召服务 , 对电召服务要提高电话接线率 。 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 , 增设“一键叫车”功能 , 鼓励提供电召服务 , 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 , 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
在日常就医方面 , 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 , 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 。 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 , 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 , 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 , 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
日常消费时 , 要保留传统支付方式 , 网络消费要便利、要安全 。 参加文体活动时 , 场所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要保留 。 办事服务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 。 使用智能产品时 , 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 , 深度覆盖 , 降低资费 。
《方案》提出:
到2020年底前 , 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 , 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 , 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
到2021年底前 , 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 , 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 , 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 。
到2022年底前 , 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 , 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 , 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
专家:疫情带来老年人强制性数字老龄化
年轻子女应做好“数字反哺”
对此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 , 新冠疫情带来了非接触式的生活方式 , 加速了新兴技术的发展 , 带来了数字进程的变革 。
其中最大的变化包括三个方面数字化 , 即金融财富流的数字化、人际交往的数字化、信息获取的数字化 。 原来大爷大妈可以在小区聊天 , 现在只能在一些社交工具或者小程序里看新闻 , 唠嗑交流 。
沈阳表示 ,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 , 老年人经历的是相对被动的数字老龄化 , 老年人的数字化进程是零星的 。 疫情给他们带来了强制性的数字老龄化 。 因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人人隔绝 , 甚至买菜也要通过微信群 , 老年人要被迫接受“健康码”、数字支付等方式 。 因为老年人自身条件的限制 , 这样的过程必然产生一些问题 。
面对新兴智能技术 , 老年人有哪些短板?沈阳认为 , 首先老年人学习网络技能的成本较高 , 包括老年人的时间成本、财务成本和观念成本 , 都比年轻人高很多 。
第二 , 老年人自身条件限制 , 比如打字这样一个基础性的技能 , 老年人如果不能掌握 , 一些需要输入验证码的环节如果有时间限制 , 老年人就不能完成 。 当然这也与限制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大多由中青年人设计 , 他们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 。
第三 , 老年人甄别信息的能力存在短板 , 与年轻人相比年轻人社会活动更多 , 社会融入性较强 。 很多信息在流动过程中 , 就会被鉴别是不是谣言 。 但是老年人因为退休了 , 长期只和几个人交流 , 容易产生信息的极化 。
针对这种情况 , 沈阳认为首先国家应该建立机制保障 , 这次国办下达的《方案》就是很好很及时的保障 。
此外 , 互联网平台要发挥自己的力量 , 开发老年人使用的应用版本 , 承担社会责任 。
第三 , 社区、NGO组织、志愿者可以探索组织一些线下帮助老年人学习互联网技术的活动 ,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四 , 是最重要的一点 , 家里的年轻子女应该在闲暇的时候多教老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 , 这叫做“数字反哺” 。
“年轻时候 , 父辈们教给我们现实世界的生存技能 , 现在到我们教他们虚拟世界生存技能的时候了 。 这样老年人才能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 又能够积极的面对数字老龄化 。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
【鸿沟|国务院发文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专家:更重要的是年轻子女“数字反哺”】(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