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几十载风洞研究,谱写中国空气动力学事业战歌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姜宗林 韩桂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1世纪将是高超声速空天飞行的世纪 , 先进的空天飞行器速度超过5000公里/小时 , 甚至达到10000公里/小时 , 能够不断提高人类“进入空间”“探索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 , 成为各国之间科技竞争的热点和国家实力的象征 。
正所谓“一代风洞、一代飞行器” , 风洞是空天飞行器研究的最可靠的实验手段 , 因此这场角逐的基础就是拥有先进的地面实验风洞 。 面对这场角逐 , 中国是绝对不能缺席、不能落后的 。
目前中国拥有两座世界领先的超级风洞 , 而在它们的背后 , 凝结了中科院力学所几代人的心血 。
中国的两座超级风洞
2008年 ,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支持了“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JF12复现风洞)”的研制 , 旨在建立飞行高度25-50公里、飞行速度1.5-3公里/秒、气流总温1500-3500度、喷管出口直径2.5米的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实验能力 。 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张涵信院士曾评价其为“创新理论、成功实践、中国制造、国际领先” 。
2016年 , JF12复现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地面试验奖” , 标志着该风洞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并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 。
2018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支持“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JF22超高速风洞)”研制 , 旨在建立飞行高度40-80公里、飞行速度3-10公里/秒、气流总温3000-10000度、喷管出口直径2.5米的超高速高焓流动试验研究能力 。
这两座超级风洞的建设 , 将为共同国家构建全面覆盖高超声速飞行走廊的“地面飞行”气动实验平台 , 推动高超声速与高温气体动力学学科发展 , 大幅提升我国先进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的研发实力 。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高超声速研究
1946年 , 钱学森先生定义了高超声速飞行(一般指马赫数大于5) 。 1950年 , 钱学森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 并被阻止回国 。 直到1955年 , 通过国家的大力营救 , 钱学森才平安回到祖国 , 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1956年1月 , 陈毅副总理批复力学研究所成立 , 任命钱学森担任所长 。 同年 , 在钱学森的影响下 , 郭永怀先生回到力学所工作 , 长期担任力学所的常务副所长 。

空气动力学|几十载风洞研究,谱写中国空气动力学事业战歌
△左:钱学森(1911-2009) , 中科院力学所创始人、首任所长 ,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 提出卡门—钱公式、高超声速概念等 。 右:郭永怀(1909-1968) , 中科院力学所常务副所长 ,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 提出上临界马赫数、PLK方法等 。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