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弘量等|顺治皇帝的陵址是谁选定的?抛扳指来选定陵墓位置可信吗?

清顺治帝孝陵的陵址是谁选的?1、第一种说法是,是清廷钦天监刻漏科供职的杜若预、五官挈壶正杨弘量等人选定的。他们的根据是康熙帝处理朝廷一桩案件时的一道谕旨。
杨弘量等|顺治皇帝的陵址是谁选定的?抛扳指来选定陵墓位置可信吗?
文章插图
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三月,江南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向皇帝进《摘谬论》二篇,对时任钦天监监正的德意志人汤若望等人大加指责,结果汤若望、杜若预、杨弘量等多人被议政王会议拟处死。康熙帝批道:“汤若望是掌印之官,于选择事情,不加详慎,辄尔准行,本当依法处死,但念专司天文,选择非其所习,且效力多年,又复衰老,那就免他死罪吧。杜若预、杨弘量本当依法处死,但念永陵、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著免死…”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原因如下:从康熙帝的这道谕旨看,孝陵陵址似乎真的是杜若预等人选的。但只要稍加分析就破绽百出。且不说年代更远的永陵,只说福陵,始建于天聪二年(1628年)。康熙四年(1665年)距天聪二年已有37年之久。如果杜、杨二人在康熙四年(1665年)是50岁,那么天聪二年,他们俩才刚13岁。13岁的孩子能为皇家选陵址吗?选择永陵陵址那更是无从谈起了。
杨弘量等|顺治皇帝的陵址是谁选定的?抛扳指来选定陵墓位置可信吗?
文章插图
再者,陵址确定之后,划界线、埋志桩、点穴位、确定各单体建筑具体位置、选择开料门位置等一系列工作,都离不开钦天监官员。很可能杜若预、杨弘量等人参与了上述工作,所以这道谕旨不足为据。2、第二种说法是顺治帝亲自选定的孝陵陵址。这是清廷的官方说法。清末民初由清朝遗臣编纂的《清史稿》和嘉庆年间的礼亲王昭梿在他的名著《啸亭杂录》中都明确记载了孝陵陵址是顺治帝亲自选定的。
杨弘量等|顺治皇帝的陵址是谁选定的?抛扳指来选定陵墓位置可信吗?
文章插图
大意是这样的:顺洽皇帝一次到京东遵化县一带打猎,来到丰台岭下,被那里的秀美山川吸引住了。他不由自主地勒住马,仰望北面的丰台岭,主峰突起,两侧山峰逐次低下,就像一座天然的锦绣屏风,风舞龙蟠,含华毓秀,隐约有祥光紫气笼罩。再看山前是坦荡如砥的原野。原野之上,数条河流弯弯曲曲,波碧流缓,原野四周,群山围绕。这里山不高而灵秀,水不深而清澈,真的称得上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是用抛扳指的方法来选定陵墓地址的?顺治帝看完之后,不觉龙心大悦,指着丰台岭对身旁的侍臣下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说罢,摘下手指上戴的扳指,朝丰台岭的山坡上扔去,并说:“扳指落地处就是陵寝的穴位。”后来许多精通风水之术的风水家看了顺治帝定的陵穴之后,非常吃惊地说:“就是让我们踏遍海内的山山水水,我们也找不到这样好的地方。”扳指、就是古代拉弓时为了防止弓弦勒手,在手指上套的一种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筒状物。后来扳指演变为文玩。我们再看看乾隆帝是怎么说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三月,乾隆帝拜谒清孝陵时作诗一首:
杨弘量等|顺治皇帝的陵址是谁选定的?抛扳指来选定陵墓位置可信吗?
文章插图
乾隆帝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说:“昌瑞山(丰台岭)乃我世祖行围至此亲定者,初未用堪與家也。”乾隆帝在东陵隆福寺碑文中,再一次强调说:“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符于田,亲临所相度也……若非前代陵寝委之将作,听之堪與者比。''乾隆帝的诗和碑文又早于昭雄之说。比乾隆帝的御制诗文更早的《遵化州志》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遵化知州郑侨生编纂的。此书记载:“先是世祖章皇帝驻群兹土,敕诸臣相度成规。”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的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康熙帝撰写的,他在碑文中说:“世祖章皇帝…….寿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孝陵。陵预定于昌瑞山。”
杨弘量等|顺治皇帝的陵址是谁选定的?抛扳指来选定陵墓位置可信吗?
文章插图
更能证明孝陵是顺治帝亲自选定的证据,是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在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说的一番话。这番话无意中证明了孝陵陵址是顺治帝生前亲自选定的事实。他说:“世祖皇帝卜地时,蒙谕 :‘朕万岁后,尔等大臣之墓亦葬陵寝近地为善。’我即叩谢:“若得此,幸甚!”苏克萨哈又说:“卜阅陵地,非我一人侍从,曾有索尼、遏必隆,我等三人一齐叩谢。''顺治帝生前到遵化昌瑞山一带来过两次,一次是顺治八年(1651年),一次是顺治十六年(1659年),顺治帝的乳父哈喇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葬于清东腹东侧,顺治帝的爱子荣亲王、爱妃悼妃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葬于清东陵西侧的黄花山下的事实(这些人的墓都是清东陵的陪葬墓),表明顺治八年选定丰台岭(昌瑞山)为孝陵陵址的可能性更大。
杨弘量等|顺治皇帝的陵址是谁选定的?抛扳指来选定陵墓位置可信吗?
文章插图
上述史料清楚地告诉我们,孝陵的陵址是顺治帝亲自选定的当毫无疑义。而至于顺治帝用抛扳指来选定陵址的方式,那可能只是对皇帝的一种美化和神话而已,大可不必当真!我是搞史人,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