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从神话到分子生物学,人类现在可以决定自己的演化了吗?

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基因在何种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的行为?环境与人类的发育是什么关系?想要真正了解一系列有关生命的问题 , 我们可能需要从遗传学发展历史开始回顾 。 “诺奖”得主弗朗索瓦·雅各布回溯了这一由宏观过渡到微观 , 进而聚焦到分子尺度的生命逻辑 。下文选自《生命的逻辑:遗传学史》 , 较原文有删节修改 ,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 非原文所有 。 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
作者丨[法]弗朗索瓦·雅各布
摘编丨安也

羊群|从神话到分子生物学,人类现在可以决定自己的演化了吗?
文章图片

《生命的逻辑:遗传学史》 , [法]弗朗索瓦·雅各布 著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7月版 。
环顾生命世界 , 最先映入眼帘的可能就是遗传现象了 。 孩子懂事不久就明白“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的道理 。 初民们很早就学会了解释生物世代更替过程中绵延的形态 , 并加以利用 。 无论是培育改良植物 , 还是繁育驯化动物 , 人类都积累了长期的经验 。 这些经验里已经包含了朴素的遗传学观念 , 以及对这些观念的应用 。
为了获得丰收 , 仅仅在播种前等待满月或者向神灵献祭是不够的 , 还需要知道如何挑选种子 。 史前时代的农夫们有点儿像伏尔泰式的英雄——为了消灭敌人 , 他们殚精竭虑 , 利用祷告、咒语和砒霜 , 多管齐下 。 在生命的世界里 , 要区分砒霜与咒语尤为困难 。 即使当科学方法已经充分建立起来并用于探究自然世界 , 但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 , 人们在思考生命起源的时候仍然摆脱不掉信仰、传闻和迷信的桎梏 。 其实 , 几个比较简单的实验即可证伪自然发生说或者各种异想天开的杂交说 。 尽管如此 , 解释人、动物与地球起源的远古神话并未绝迹 , 某些认知原型几经改头换面 , 一直延续到19世纪 。
时至今日 , 我们谈论遗传学 , 用的词汇是信息、信使、编码 。 生物体的繁殖也就是其组成分子的复制 。 这并不是因为每个大分子都有复制自己的能力 , 而是因为大分子的结构完全是由遗传物质的碱基序列决定的 。 代际之间传递的 , 无非是一套详细规划了大分子结构的“指令” , 即未来生命体的建筑蓝图 。 此外 , 这套“指令”里还包含了实现这张蓝图以及协调生命体活动的方式 。

羊群|从神话到分子生物学,人类现在可以决定自己的演化了吗?
文章图片

纪录片《你体内的鱼》(2014)剧照 。
因此 , 每个受精卵从双亲那里继承的染色体已经预兆了它的未来:发育的不同阶段 , 以及由此成形的新生命的形态和特征 。 遗传物质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程序 , 新生命则是对这套程序的实现 。 信息的翻译取代了灵魂的意愿 。 诚然 , 生物体代表了遗传方案的执行 , 但理智对此毫无知觉 。 生物体向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迈进 , 不被其他任何意志主宰——这个目的就是在下一代中制造出同样的程序 , 即繁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