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张璐)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7月27日开幕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做主旨报告时表示 , 目前我国农业生物育种发展迅速 , 但生物种业科技仍面临挑战 。 他建议 , 抢救性保护和研究稀有种质资源 , 建立生物育种大数据平台 。
良种对我国粮食增长贡献率达45%
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需求 。 他说 , 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 , 根据预测 , 到2030年 , 粮食产量必须比目前提到15% , 肉蛋奶产量提高30%-50% , 才能满足我国对食物的需求 。 近年来 , 我国粮食进口持续增加 , 2020年进口量超过1.4亿吨 , 超过我国粮食总消费量25% 。 粮食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营养状况发生分化 , 一方面是营养过剩引发高血糖、高血脂等亚健康疾病 , 另一方面是仍有一批人处于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状况 。 因此需要创制优质功能型作物新品种 , 开发营养专用产品 , 满足特殊人群消费需求 。
万建民说 , 我国有18亿亩耕地 , 为了养活14亿人口 , 必须大量使用农药才能满足产量 。 我国耕地面积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三 , 我国使用的化肥是美国的2倍 , 农药是美国的4倍 。 另外18亿亩耕地中 , 每年有3亿亩受到病虫害危害 , 7亿多亩常年受旱灾威胁 。 我国有5亿亩盐碱地有待开发 。 因此培育适应不同生态环境 , 抗逆、抗病虫的品种尤为重要 。
我国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 传统农业需要转型升级 , 加速机械化、工厂化和智能化 。 此外 , 需要优质绿色品种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 合成生物品种将引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
种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源头 。 “目前 , 良种对我国粮食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45% , 但是发达国家达到了60% , 我们一方面有很大差距 , 另一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 通过发展种业科技 , 发展生物育种显得尤为重要 。 ”
部分优良品种核心种源依赖进口
万建民说 , 目前全球种业市场快速增长 , 2013年全球农作物种子市值494亿美元 , 至2018年达到852亿美元 , 未来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 大大超过IT行业 。 发达国家形成完善的科研组织机制 , 核心竞争力明显 。 全球生物种业市场进入少数寡头企业竞争阶段 。
他说 , 基因编辑、转基因、干细胞育种等加速了生物技术对种子产业变革的引领 , 脂肪、淀粉合成等生物合成技术可能颠覆农业业态 。
我国种业市场潜力巨大 , 1999年-2020年 , 我国种业市场空间从330亿元增长至1400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为7% , 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 。 另一方面 , 我国自主创新压力空前巨大 。 种业总体态势是好的 , 自育品种占市场95% , 水稻、小麦、大豆都是自主选育;玉米自主选育品种份额比5年前上升5%;蔬菜自主选育品种比5年前上升7% , 达到87%;但畜禽种业情形不容乐观 , 部分优良品种核心种源依赖进口 , 全部白羽肉鸡祖代、大部分优质种牛精液和胚胎从国外引进 。
建议抢救性保护稀有种质资源
万建民称 , 目前我国农业生物育种发展迅速 , 前沿基础研究取得进展 。 育种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 品种研发能力稳步提高 。 育成主要农作物品种7万余个 , 基本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
【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建议建立生物育种大数据平台】但我国生物种业科技仍面临挑战 , 基因资料深度挖掘亟待加强 , 遗传多样性研究与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 , 新品种间遗传相似性过高 , 品质普遍偏低 , 严重制约粮食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
他建议 ,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 增强原始创新基础 , 抢救性保护和研究稀有种质资源 。 建立生物育种大数据平台 , 提高生物育种效率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推荐阅读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市场|因时乘势 奋进启航|写给2022年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