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和香港中小学生聊航天 83岁院士连夜改PPT


香港|为和香港中小学生聊航天 83岁院士连夜改PPT
文章图片


香港|为和香港中小学生聊航天 83岁院士连夜改PPT
文章图片


你好好锻炼身体 , 我们争取把你送上月球 。 让你做个现代嫦娥 , 去见见那个在月球待了几千年的嫦娥奶奶 。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在香港培侨书院与学生交流
6月25日 , 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活动在香港继续进行 , 由多名航天科学家组成的“宇宙天团”到香港多家中学与师生们分享星辰大海中的航天故事 。
孩子们收到“航天大礼包”
昨日上午 ,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一行来到香港培侨书院 。
300多名学子在培侨书院大礼堂整齐列队 , 龙乐豪院士进场时 , 红毯两边学生掌声不断 , 持续将近一分钟 。 随后 , 校方在礼堂内举办了简朴隆重的欢迎仪式 , 学生仪仗队现场升起了五星红旗 。
讲座开场前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亚军部长向培侨书院赠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模型 。 同时 , 香港培侨书院的孩子们也会收到一份“航天大礼包” 。
讲座开始前 , 培侨书院的学生代表们向龙院士汇报了自己的科技作品 。 看到一名女学生关于月球的作品时 , 龙院士问她:“你想不想到月球上去啊?”女孩说:“想” 。 龙院士笑眯眯地说:“那你好好锻炼身体 , 我们争取把你送上月球 。 让你做个现代嫦娥 , 去见见那个在月球待了几千年的嫦娥奶奶 。 ”
“今天我就和你们聊聊天吧 , 聊个四五十分钟的” , 讲座上 , 龙乐豪院士用“聊天”的方式幽默开场 , 与现场学生们拉近距离 , 讲座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 “火箭是什么”“火箭如何升空”等话题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和关注 。 据了解 , 得知现场听讲座的有小学生 , 83岁龙院士怕孩子们听不懂 , 前一天晚上连夜修改了PPT 。
台下学子聚精会神做笔记 , 台上讲座干货金句不断 。 谈及给孩子们的寄语 , 龙院士提到几个关键词:爱祖国、勤学习;爱科学、快成才;重修养、提素质 。
杨利伟18年前种的橡树已长大
香港培侨书院与航天事业一直联系紧密 , 这所香港第一批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 , 有一棵杨利伟2003年种下的橡树 。
据悉 , 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回来后 , 曾在培侨中学亲手种下两棵橡树 。 2005年培侨书院投入使用时 , 将其中一棵橡树移植了过来 , 如今已大树参天、树冠亭亭如盖 。
据培侨书院校长吴育智介绍 , 培侨中学于1946年在香港成立 , 也是香港第一批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 , 历史悠久且具备爱国传统底蕴 , 为香港社会培育了不少爱国爱港人才 。 培侨教育机构下设培侨中学、培侨书院、培侨小学、培侨幼稚园 。 目前香港培侨教育机构正在深圳兴办一所12年制小学至高中的港人子弟学校——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 。
“我能克服困难 , 因为我爱航天”
昨日上午 ,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走进了皇仁书院 , 十多间学校的数百名学生汇集在这里 , 听这位白发苍苍的“航天百科全书”细数我国航天事业的数十年征程 。
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是航天事业的关键词 。 有学生问 , 航天工作中怎么克服困难?戚发轫回答 , 当年航天科研中碰到的困难 , 一种是没有经验导致 , 一种是没有好的条件 , “我克服困难的原因 , 在于我爱这个事业 , 爱是非常重要的” 。 戚发轫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立志要学航空、造飞机的经历 , 总结说“我能克服困难 , 还是因为我爱航天” 。 演讲结束后 , 学生们鼓掌欢送 , 掌声久久不息 。
【香港|为和香港中小学生聊航天 83岁院士连夜改PPT】昨日下午 , 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到协和书院进行了《九天揽月》为主题的分享 , 来自7所中学、近400名师生在现场聆听报告、与科学家交流 。 他表示 , 中国人对月球有美好的追求和想像 , 而这种文化精神 , 激励着中国人在有条件后 , 可以实现追月梦想 。 他分享了探月工程的情况 , 希望对自己及香港的未来有所启发 。 与此同时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来到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学 , 进行《仰望星空 北斗璀璨》主题分享 。
在航天事业上 , 女男没有任何区别
昨日上午 , 在德兰中学 , 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给孩子们分享探月工程的故事 。
和学生交流时 , 张熇说 , 在航天事业上 , 女性和男性没有任何区别 , “如果你喜欢航天事业 , 喜欢有点冒险的、有挑战的事就去干 , 没什么区别” , 可能照顾家庭、陪伴的时间会相对少一些 , “但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 家里人对我也非常支持” 。
“筑梦月球舒广袖” , 张熇讲到 , 航天人在硬核的科学外壳下还保有浪漫情怀 。 比如 , 航天人在广袤沙漠上建起“望舒村” , “望舒”这个名字来自中国神话故事中为月亮女神驾车的一个神话人物 。
航天人在“沙漠英雄树”胡杨木上刻下一串数字:384401 , 做成一个“指示牌” , 这个数字代表着地球飞向月球有384401公里的距离 , “这个就是我们的目标” 。
昨日下午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来到香港拔萃男书院 , 分享《“天问一号”的探“火”之路》 。 互动环节 , 有学生提到“钱学森之问” , 关于航天领域的人才培养问题 , 孙泽洲说 , “钱老之问”更多的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前瞻性危机意识 , 年轻人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 , 也需要平台 。
孙泽洲说 , 中国航天领域“传帮带”的培养方式对年轻一代的成长极其重要 。 言传身教 , 手把手的教 , 遇到问题耐心指导 , 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 而现在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 比如一些青年基金 , 不仅仅依靠老同志的传帮带 , 还在组织上有一些自主化的计划 , 能够给予青年人更多发展的机会 。
统筹:王海军 王卫国 游曼妮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杨丽云 李文 董晓妍 实习生 刘思婷 易笑嫣 孙木子
摄影:南都采访人员 李冠祺 受访者供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