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公布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院校名单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12所高校名列其中 。 这意味着自2020年5月启动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 , 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是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提出的 , 瞄准的是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 , 拟通过这一建设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 这个行动承载着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等多重期待 。
关于如何办好未来技术学院 , 自高校申报环节起就一直是讨论的重点问题 。 首先被聚焦的问题就是:未来技术是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事实上 , 芯片等新技术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学科边界与形态 。 尽管中国顺应这一变化 , 设置了集成电路学交叉类学科 , 依然没能从学科的模式中走出来 。 “学科”产生的时间不长 , 在人类认知史上仅是特定时期的认识方式 , 不可能容纳所有各类知识 , 走向集成而不再停留于交叉学科也许更符合研究复杂对象和新技术的现实需要 。 因而 , 在组织形式上需要从学院的组织变革开始 , 以全新的方式组建集成研究团队 。
当下建设未来技术学院 , 有应对中国社会发展、解决新技术难题的考虑 。 而从人类新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看 , 新技术需要以新科学为基础才能产生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 相比技术 , 科学的发展状态相对乏力 。 也正因此 , 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过程中 , 不能仅仅盯着技术而忽视科学水平的发展 , 我们需要的是重视科学、科学基础扎实的未来技术学院 。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 , 未来技术学院是以尽快产生新技术为主要目标 , 还是以培养未来能发明创造新技术的人为目标?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中 , 这两方面均有提及 , 不过笔者认为 , 对于其主次及内在逻辑仍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
历史经验显示 , 培养出能够发明新技术的人比创造某一项技术更有价值 。 在现行高校管理与评价体系中 , 对技术、专利、课题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培养人才 。 未来技术学院要摆脱路径依赖 , 不能自我窄化定位为未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院 , 还是要坚持育人为本 , 教、学、做合一 , 以培养出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更高的建设目标 。 要竭力避免“唯技术”论 , 将技术放在高于人的不恰当位置 , 而应着眼长远 , 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未来技术素养的人 。
【目标|未来技术学院承载多重发展期待】实现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人的目标 , 更准确地说 , 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未来人 , 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中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 而这也正是目前高校在学生培养中的一大挑战 。 未来技术学院在教学培养中 , 要着重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 提供条件让他们对科技发明创造有兴趣、有行动甚至有效果 。 先解决好了人的成长问题 , 才可能实现未来技术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 否则 , 有可能作为实体的学院是建立起来了 , 预期的目标却未能如期实现 。储朝晖
推荐阅读
- 机器|戴森达人学院 | 戴森HP09空气净化暖风扇测评报告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曾学忠|光弘科技 2000 万台小米智能手机下线,明年目标 4000 万台
- 曾学忠|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希望明年与光弘科技完成智能手机4000万台目标 将引入高端和旗舰项目提升合作规模
-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内感受科技魅力
- 能源|新思科技葛群:以科技重塑能源格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车路|首份聚焦AI助力“双碳”目标报告发布:到2030年将推动交通减碳7000万吨
- 苹果|苹果目标达成,Apple Music中的9000万首歌曲已全部达到无损标准
- 识别率|一群年轻人教“AI”学手语,目标是让千万聋人被“听见”
- 产业|绿色和平强调,数字基础设施需加速转型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