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果财经|芯片抢跑 IBM可解商业困局?
芯片抢跑 IBM可解商业困局?
本报采访人员/曲忠芳/李正豪/北京报道
芯片领域究竟有多“火”?就连已退出半导体市场多年的老牌美国IT企业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NYSE:IBM)也公布了最新的芯片研究成果 。
5月6日 , IBM宣布 , 由位于美国纽约的IBM奥尔巴尼研究院研发出了新型的2纳米制程工艺芯片 , 与当前主流的7纳米芯片相比 , 预计性能提升45%、能耗减少75% 。
IBM官方表示 , 这是“芯片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 消息发布后 , IBM近几日的股价出现小幅拉升后又回落 , 截止到美东时间5月12日收盘 , IBM股价为141.30美元/股 , 总市值为1262.55亿美元 。
需要指出的是 , 芯片工艺技术并非拿来即用 , 距离产品落地普及、规模量产都还有较长一段时间 , 而且要解决良品率等关键问题 。
国内多名IT芯片行业从业以及观察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此番发布的2纳米芯片更多的是IBM的一款“实验室产物” , 尽管技术上“抢跑” , 但在推动商业化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大的变数 , 从市场层面 , 作为“局外人”的IBM要想借此在芯片领域谋求一席之地恐怕难言乐观 。
可能对于IBM来说 , 此次2纳米芯片成果的发布对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 该公司目前正面临着更为现实和紧迫的业绩困境 , 如今距IBM提出向人工智能、云计算转型已近10年时间 , 公司业绩却是每况愈下 。 IBM财报显示 , 2011年至2020年近十年间 , 除了2018年微增0.57% , 公司营收持续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 。
“局外人”的技术抢跑
根据IBM介绍 , 一个指甲盖大小(约150平方毫米)的2纳米芯片能够容纳多达500亿个晶体管 , 也就是每平方毫米可容纳3.33亿个晶体管 。 对照目前最先进的台积电5纳米制程芯片每平方毫米最多容纳1.713亿个晶体管 , 三星5纳米工艺每平方毫米最多容纳1.27亿个晶体管 。 这些数字和对比意味着什么呢?制程缩短代表着芯片制造工艺的升级 , 能够大幅提高芯片性能 , 减少能耗 。
针对2纳米芯片的应用前景 , IBM官方给出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IDC数据中心、自动驾驶这四个场景下的通俗解释:手机电池续航时间增加到现阶段的4倍 , 即用户只需要每4天为设备充一次电;笔记本电脑在网络访问、语言翻译、应用程序启动等方面速度明显提升;作为“能耗大户”的数据中心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量;而在自动驾驶领域 , 2纳米芯片能够助力算法提升 , 加快物体检测速度 , 缩短反应处理时间 。 如能实现商业量产 , 对消费者的价值和好处显而易见 。
在业界看来 , IBM全球抢发2纳米芯片并不令人意外 。 事实上 , 在2015年7月、2017年6月 , IBM同样也分别向世界宣布了7纳米、5纳米制程的芯片技术 。 然而颇为“尴尬”的是 , 对于火热的芯片市场而言 , IBM的角色似乎是一个“局外人” 。 早在2014年 , IBM向芯片代工企业Global Foundries支付15亿美元 , 让后者收购了其一直亏损的芯片制造业务 , 从此退出了“芯片竞赛” 。 即使IBM保留了半导体相关的研究机构 , 但在近六年的财务报告中几乎完全没有提及相关的信息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 , 尽管2纳米制程技术还没有普及 , 但IBM已经指出该技术可带动大规模计算应用 , IT面临颠覆性的变化 , 作为“百年老店”IBM在技术创新上领先一步 。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款款而来以及人工智能大规模普及应用 , 对提高芯片性能和能效的需求正在持续上升 。 IBM新的2纳米芯片技术在半导体设计和工艺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 有助于提高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水平 , 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 。
不过 , 与张孝荣持不同观点 , 第三方研究平台芯谋咨询(ICWise)研究总监王笑龙则向采访人员指出 , “自从2014年之后 , IBM几乎已经退出半导体领域了 , 尽管还在做着相关研究 , 但是产业参与度很低了 , 也就是说它可能具备研发、实验的条件 , 但已经不具备量产条件了 。 ”
据悉 , 作为曾经的芯片制造商之一 , IBM仍保有纽约州奥尔巴尼的芯片制造研发中心 , 此次公布的2纳米芯片正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 。
同时 , IBM也与三星和英特尔签订联合技术开发协议 , 两家公司可以使用IBM的芯片制造技术 。 如今早已把量产芯片工作委托给三星电子等 。
在王笑龙看来 , 即使从技术层面 , 如果把IBM的2纳米看成一个前瞻性技术成果 , 实际意义也非常有限 , 因为它并不是采用了多么独特的技术、材料等 , 制程工艺提升是摩尔定律作用下的结果 , 几乎所有的玩家都看得到 , 包括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厂商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同样是3纳米、2纳米 。
据了解 ,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 , 芯片制程工艺从最先的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8纳米、22纳米、14纳米 , 一直发展到现在的10纳米、7纳米、5纳米、3纳米 。
CHIP奇谱科技总编罗国昭持类似看法 , 他指出 , IBM如今在芯片领域几乎只是一个“看客” , 整个产品业务线、技术专利都卖掉了 , IBM之所以隔几年发布芯片技术的研发成果 , 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国际环境、国家政策等非商业因素的影响 。
商业困局与转型之路
从芯片制造产业来看 , 目前 , 台积电、三星是全球仅有的两家掌握5纳米工艺芯片量产技术的企业 , 同时两大巨头还几乎同时开启了对3纳米工艺芯片的布局与竞争 , 根据两家的时间表 , 预计明年下半年攻克3纳米芯片 。
不可否认的是 , 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和市场格局正在经历重组变化——“芯片荒”蔓延全球、英特尔开放芯片代工、英伟达拟收购ARM、异构计算架构与专用芯片发展……在新一轮的芯片竞赛中 , IBM能否谋得一席之地还存在非常大的变数 。
一位曾在IBM工作多年的人士指出 , IBM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之间的“失衡”似乎成为一种“惯性” ,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IBM“沃森”超级计算机 , 2011年一战成名被列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 后来IBM成立沃森健康 , 向AI医疗领域发力 , 结果“烧掉”数百亿美元后始终未能打开商业化的道路 。 今年2月 , IBM探索出售“沃森健康”业务 。 “由此可见 , 技术领先与商业成功之间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 ”
目前 , IBM还没有提供关于2纳米测试芯片的细节 。 虽然2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在性能和能耗方面都较当前7纳米和5纳米更强 , 但很大程度上只是概念验证 , 离商业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 在2015 年7月 , 同样是IBM率先宣布制成了7纳米芯片 , 而直到2019年下半年 , 消费者才能买到带有7纳米芯片的手机等产品 。 可以预见 , 技术更复杂的2纳米芯片离真正商业化上市需要的时间只多不少 。
采访人员查阅IBM近十年来的财务报告注意到 , 自2011年至2020年 , 该公司营收持续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 , 除了2018年微增0.57% 。 其中 , 最近的2020年 , IBM营收为736.20亿美元 , 同比下降4.57%;净利润为55.90亿美元 , 相比2019年降幅为40.73% 。
从营收结构来看 , IBM的前三大营收贡献业务部门分别是全球技术服务部门、云与认知软件部门、全球商业服务部门 , 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35%、32%、22% , 而从这三大业务部门的营收同比增长指标来看 , 只有云与认知软件部门实现了2.10%的增长 , 其他两个部门的营收则呈现5%左右的同比下降 。
自去年10月以来 , IBM开始向混合云、人工智能领域转型 , 并将托管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剥离拆分出来 , 独立成为一家公司 , 预计在今年底完成 。
除此之外 , 根据IBM公告披露 , 在整个2020年里 , IBM共完成了7笔收购 , 交易成本总共7.23亿美元 , 以进一步推进IBM的转型战略 。
此外 , 去年四季度 , IBM还出售“全球融资”部门(2020年营收贡献占比为2%)中的某些剩余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 , 俗称“代工”)商业融资能力 , 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 。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 , 尽管IBM在芯片领域的前景不明 , 但其未来的主战场则重点是在混合云、人工智能领域 。
早在2012年 , IBM就提出了面向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向转型 , 但面对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乃至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等的强有力竞争者 , IBM的转型一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
【贝果财经|芯片抢跑 IBM可解商业困局?】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 , 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 , 这为像IBM这样转型发力相关领域的企业来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 而IBM这个曾经创造了诸多辉煌的巨头 , 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 , 能否走出业绩低迷的境地实现华丽转身、能否在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中抢食到红利 , 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验证 。
推荐阅读
- Samsung|三星预告1月11日发布Exynos 2200芯片组 RDNA 2 GPU加持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芯片|Exynos 2200 来了!三星官宣 1 月 11 日发布新 Exynos 处理器
- 系统验证|以技术革新加速芯片创新效率,EDA软件集成版PNDebug正式发布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硬件|西安疫情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光三星英伟达都受牵连
- Fast-LCD|玩出梦想推出旗下首款 VR 一体机 YVR DK1,搭载骁龙 XR2 芯片
- 硬件|2021年最悲情的技术:被淡忘的芯片回归视野
- 旗舰|小米12系列发布,自研芯片加持,18分钟从零充满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