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吃点“负熵”,然后“反熵”

空气中的氧分子可以自由移动 , 那我们睡着后 , 氧分子会不会恶作剧 , 全部躲到远离床的地方 , 把我们生生憋死?
【生物|吃点“负熵”,然后“反熵”】常识告诉我们不会 , 但这背后其实是由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决定 。 这定律是说 , 热量只能从高温向低温传导;不过它真正的内涵 , 却是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结论:事物会自发地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 也即是通常所讲的“熵增定律” 。
氧分子也是一样 , 会自发地“熵增” , 满房间乱窜 , 不会排着队整齐地躲到卧室角落 , 把人给憋死 。
“熵增”的熵——entropy , 是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所独创 , 用以表征“混乱程度” 。 1923年 , 中国物理学家胡刚复在翻译entropy时 , 首创了“熵”字 , entropy跟温度(火)有关 , 本身是个比值(商) , “熵”字的创造真是妙手天成 。
熵增原理提示我们 , 宇宙中孤立系统的熵会自动增加 , 而不会减少 。 小到房间大如宇宙 , 如果没有外界能量输入 , 孤立的系统会越来越混乱 , 从有序走向无序 , 直至达到最混乱的平衡态 。
看到这 , 有人会问:宇宙难道是个宅男?不然为什么不爱整洁而爱混乱?其实 , 这一切都是概率学在起作用 , 因为混乱本身有更大的概率存在 。 举例言之 , 将客厅物品按照妈妈的规则有序摆放的方法只有一种 , 但是按爸爸或孩子的规则 , 将客厅乱成猪窝的方法却有上千种 。
正是因为熵增的必然和不可逆转——和神秘的时间一样 , 走的是一条单向的不归之路 , 所以熵又被称作“时间之矢” 。 比如 , 给你播放一段“墨滴在装满清水的杯中晕开”的视频 , 你很容易判别视频是正放还是倒放 , 这靠的就是“时间之矢”在潜意识为你“导向” 。
其实 , 人们对无处不在的熵增定律早有朴素认识:落花成泥 , 覆水难收 , 蜡炬成灰 , 破镜难圆 , 一切都像白居易诗中所言:“大都好物不坚牢 , 彩云易散琉璃脆 。 ”
熵增不可逆转 , 生物作为宇宙的一部分 , 其自身的熵也在不断增加 。 正是熵增将生物体一步步从精密有序 , 带向熵值最大的混乱状态——死亡 。 “最是人间留不住 , 朱颜辞镜花辞树” , 吃再多仙丹、灵芝、人参、虫草、圣杯、哲人石、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褪黑素、白藜芦醇 , 也是枉然 。 熵增定律为人类追求永生、冻龄、甚至“逆生长”的妄想画上了句号 。
但是 , 熵增的速度有时却可以延缓 , 或局部发生改变 。 比如 , 我们每天吃下大量食物 , 营养学家说这是为了补充营养 , 但物理学家不这么看 。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物理大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观点:“生命之所以能存在 , 就在于从环境中不断得到负熵 。 ”例如人类 , 为了避免被“熵增”导向无序、死亡 , 必须时时刻刻从外部吸收负熵(有序的肉类、蔬菜、水果等) , 并排出正熵(无序的废物和残渣) , 这一过程用生物术语讲就是“新陈代谢” 。
生物以负熵为食!所以 , 你以为吃下的是粗茶淡饭又或山珍海味 , 其实只是无差别的“负熵” 。 下次去买菜 , 你可以溯本回源说是去买“负熵” , 去的不是菜市场 , 是“负熵场” 。 “大妈 , 您这负熵多少钱一斤?这负熵新鲜吗?”
吃完负熵 , 如果无聊 , 可以一起“反熵” 。 那什么是反熵呢?
这一概念是著名作家王小波创造的 。 他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说:“有关我立志写作是个反熵过程 , ……写作是个笼统的字眼 , 还要看写什么东西 。 写畅销小说、爱情小诗等等热门东西 , 应该列入熵增过程之列 。 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大家都能明白我确实在一个反熵过程中 。 ”
作者是说 , 相比金融IT等热闹行业 , 写作是冷门行业 , 相较于其中的言情武侠等畅销门类 , 严肃文学又是冷门中的冷门 。 站在灯火阑珊处替人类发声 , 置身洪荒的宇宙为人类呐喊 , 跳出社会的潮流代人类书写……这是一个严肃文学作家肩负的使命 , 这是一种反潮流、逆趋势的行为 , 是谓“反熵” 。
但是 , 正如王小波在文章结尾所言:“人类的存在 , 文明的发展就是个反熵过程 。 ”想想看 , 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 , 第一个在山洞画下原始壁画的人 , 第一个呜呜拉拉尝试向同伴讲故事的人 , 第一个用奇怪字符试图书写历史的人 , 第一个企图飞向蓝天的人……从广义的角度看 , 他们都是在反熵 , 是与熵掰手腕 , 是与无序之熵较量 。
事实上 , “负熵”使我们活着 , 但是“反熵”让我们活成人样 。 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 , 人人“在商言商” , 精致利己;然而 , 总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 他们在商言“熵” , 自我流放 , 他们是逆行者 , 他们是面壁者 , 他们是“反熵”斗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