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求索寰宇开新篇——写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4月24日 , 第六个“中国航天日” , “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的消息刷屏 。
仰望苍穹 , 逐梦星空 。 回首2020年 , 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 , 不断刷新高度 , 助力国家发展 , 北斗导航星耀全球、“天问一号”启程探测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 。 展望2021年 , 火星探测将取得重大进展 ,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计划近期发射 , 重大航天计划等稳步推进 。 “十四五”开局之年 , 中国航天正扬帆起航 , 开启求索寰宇的新篇章 。
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
据介绍 , 自去年开始的火星车征名活动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 经过初审遴选出10个名称 , 再经网络投票、终审评审后 , 确定最终名称 。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 , 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 , 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 , 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 , 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
公众对航天的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 探索太空的进程更稳更远 。
2020年7月23日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启航 , 开始飞向火星的漫长征途 。 这是一次全球瞩目的航天探索 , 通过一次发射 , 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 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
“火星离地球最远约4亿公里 , 从地面上发送指令 , 探测器要在23分钟后才能执行 , 这给测量、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 , 火星探测需要实现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 新一轮创新 , 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
同样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起到里程碑作用的 , 是去年实施完成的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 。 2020年12月17日凌晨 , 嫦娥五号稳稳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 。 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 , 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 。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 , 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 , 并且实现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 。 这次任务中攻关、验证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 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
这一年 , 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再创新高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多点开花 , 进入空间能力不断提升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 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八号完美亮相 , 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航天器发射能力空白 , 与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构成布局合理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
航天科技惠及民生
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 ,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 , 给人们生活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
目前 , 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 , 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300颗 , 其中既有以中星、亚太、天通等为代表的通信卫星 , 也有以风云、资源、海洋等为代表的遥感卫星 , 还有应用广泛的北斗卫星 。
“这些应用类卫星统称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 广泛地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强大的支撑保障 。 同时 ,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们还将为大众生产生活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 。
2020年7月31日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 同样也在去年 , 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圆满收官 , 为长期稳定获得高分辨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 。
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在多领域广泛运用 , 培育了以卫星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 。 近年来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 , 航天科技成果大力转化 , 高分专项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
据介绍 , 航天技术与产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 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 , 孕育了智慧城市、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新业态 , 产业经济规模由百亿量级跃升至千亿量级 。
重大工程任务值得期待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 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令人关注 。
吴艳华表示 , 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 ,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 。 据介绍 , 围绕月球探测主题 , 探月工程四期共包括4次任务 。 第一次是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 。 第二次是嫦娥六号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 “规划中还包括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 , 我们准备以此为契机 , 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 , 共同论证初步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 。 ”吴艳华说 。
【中国|求索寰宇开新篇——写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之际】在行星探测规划上 , “天问一号”计划今年5月着陆火星巡视探测 。 在今后更长一段时期 , 国家航天局还规划了3次行星探测任务 , 包括一次小行星探测和取样 , 一次火星采样返回以及一次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备受关注 。 按照“三步走”规划 , 2021年与2022年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
此外 , 在运载火箭和各类应用卫星、空间科学卫星方面 , 我国也将进一步加大研制发射力度 。 吴艳华介绍:“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长征五号、六号、七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 , 完善无毒无污染新型火箭序列 , 满足各种轨道、各种重量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另一方面对于重型运载火箭 , 也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的迭代优化论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