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运行实现“一屏观、一网管”

用“聪明的大脑”全天候管理城市肌体运行 , 用四通八达的信息化平台感知城市的风险隐患 , 用牢固的基础设施打造安全防线 , 让智慧韧性安全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 ,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近日 ,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做客《新天府会客厅》时透露 , 未来我市将完善“城市大脑” , 做强“末端神经” , 推进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 提升广大市民的安全感 。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怎么建设?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主要涉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医疗卫生、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诸多领域 , 点多面广线长 , 工作任务纷繁复杂 。 我市将致力于提升城市安全感知和应急保障能力、基础设施服务品质以及智能安全管理水平 , 主要聚焦以下3个方面推进城市更有智慧、更有韧性、更加安全——
“智慧”治理
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我市主动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 , 充分发挥成都在信息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 , 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 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 。 通过加强智慧安防系统、智慧急救信息系统、智慧应急平台建设 , 形成城市安全风险识别、风险管控、综合处置等“全过程”综合管理模式 , 提升突发事件指挥调度、模拟仿真、安全保障水平 。
“韧性”提升
构建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
与此同时 , 我市应急管理部门还重点关注自然灾害的抵御、重大灾难的防御等方面韧性提升 , 通过构建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 , 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通过加快推进江河控制性工程和城市防内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 , 畅通城市微小水系 , 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 最大限度减少“水淹停车场”和“城市看海”现象;通过优化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 , 提升突发事件紧缺物资生产快速恢复能力 。
“有感”体验
城市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实施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 就是要把城市发展的成果具体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 , 全方位增进市民福祉 。 “我们从能源安全稳定保供、火灾安全防控、食品及药品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 , 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 , 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 以安全促服务质量 , 让人民满意、安心 。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带来什么?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通过系统推进安全生产、治安防控、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等智能感知网络建设 , 构建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城市感知体系 。 迭代完善“城市大脑”信息系统 , 做强通达市、县、镇、村、小区各级“末端神经” , 打造城市管理智能便捷应用场景 。 实现城市运行“一屏观、一网管” 。
此外 , 设自然灾害预警平台和“一张图”决策支持系统 , 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 。 新建、改造地震监测预警台站46个 , 地震预警终端覆盖人员密集场所及重点区域 , 实现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80%以上 。 规划建设23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和一批简易应急避难场所 , 实现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
与此同时 , 优化布局供电网络 , 提升电力中断应急抢修响应处置能力 , 实现中心城区用户年度供电可靠率99.99% 。 建“社区发现、镇街呼叫、部门响应、协同整治”的基层安全风险隐患治理体系 , 筑牢城市运营“安全本底” 。 加强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 , 实现民商事案件诉讼周期缩短20% 。 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 , 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网络水军等违法犯罪行为 。
名词解释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当前公共安全科学的前沿理念 , 已经成为许多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应对突发冲击的选择 。 根据国内外发展实践的总结 ,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城市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的能力 , 被认为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 。
【韧性|城市运行实现“一屏观、一网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 , 成都提出构建“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 并出台了行动方案 , 在探索更高水平的智慧韧性安全城市道路上走在了前列 。
本报采访人员 田程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