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18日讯“能扛住大飞机撞击、航油的燃烧 , 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负压 , 即使内壳受损 , 放射性物质也不会从内壳中泄漏到环境中去 。 ”1月30日 , 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 其安全壳是保证电站安全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 , 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 。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学院孙中宁教授科研团队主导参与了“华龙一号”至关重要的一项国际首创核电站工程应用技术——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设计研发 , 解决了一项世界性难题 , 擦亮了“国家名片” 。
当发生断电事故时 , 仍能高效排出安全壳内的巨量衰变热 , 保证电站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安全壳不会发生超压破坏 , 这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2011年开始 , 孙中宁教授带领团队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紧密合作 , 通过不懈努力 , 于2012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综合实验台架” , 又用了近一年的时间 , 完成了与双层混凝土安全壳相适应的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工程化研制 。 从2014年开始 , 联合研究团队开始进行“华龙一号”安全壳热工水力特性综合实验台的设计工作 。 在之后的四年时间里 , 建起了大规模综合实验装置 , 完成了11类数十次实验 。
2018年8月29日 , 团队完成了最后一次实验 , “华龙一号”安全壳的防护实现了由能动向非能动的跨越 。
2020年年底 , 经鉴定 , 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目前 , 除了刚刚实现商业运行的福清5号机组 , 还有在建的福清6号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2、3号机组 , 以及漳州核电的1、2号机组均应用了项目团队的研发成果 。
【团队|哈工程关键技术为 “华龙一号”穿上“防护服”】不久前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再度与哈工程等单位联手 ,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严重事故下安全壳系统性能研究” , 正式启动包括新一代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技术在内系列技术创新研究 , 努力使中国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再上一层楼 。
推荐阅读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团队|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点燃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
- 团队|生物技术成茶产业提质“金钥匙”
- 流程|哈尔滨机场“全流程自助安检”来了,过检时间或将缩短一半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团队|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