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实验室里 , 两位同学戴好布满电极的脑电采集帽 , 面对屏幕上的视图书写板 , 将注意力集中在构字笔画上 。 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 , 仅靠脑电控制的情况下让机械臂一笔一画“听话地”写出一个福字 。
这个脑电控制系统被称作“哪吒” 。 多脑协控智臂系统可以通过戴在多位协作者头上的“电极帽”捕获他们的头皮脑电波 , 经过解码融合各方的合作意图指令 , 进而控制机械臂执行相应操作 。 这套系统首次采用“脑脑”协同作业方式 , 其操控效率和信息传输速率相比于单人作业提升了一倍以上 , 同时将脑控视图空间分辨率由之前的9×12像元提升至12×18像元以上 , 可以胜任更加精细复杂的任务 。
“哪吒”多脑协控智臂系统主要分为脑-机接口子系统和智能机械臂子系统两个部分 。 在脑-机接口子系统中 , 为应对单人难以完成的复杂操控任务 , 团队在之前创造的国际最大的头皮脑电BCI在线控制指令集(108个)的基础上 , 创新设计了基于时-频-相混合脑信息编码的脑脑协同作业模式 , 再次大幅提升了脑控指令维度与输出速度 , 使得“哪吒”智臂能够完成更高阶的脑控动作 。
在智能机械臂子系统中 , 为了实现多脑对同一任务的“无冲突”操控 , 达到齐“心”协力的目标 , 团队设计了“哪吒”特定的作业分配和刺激编码策略 。 以书写为例 , “哪吒”智能机械臂就可以将脑-机接口子系统的多维脑控视图指令映射转化为统一的6D空间坐标 , 从而实现多脑控一臂的汉字书写 。
实际上 , 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早在2016年就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成功开展人类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 。 该实验将首次获取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脑-机交互生理特征的变化模型 , 初步探索意念控制在航天任务中的可行性 。 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 , 完成复杂作业任务受到极大限制 , 脑-机交互可以不依赖外周神经和运动系统 , 将航天员的思维活动转化为操作指令 。
【脑控|想“福”就能写下福字,实现了】(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刘茜 陈建强 , 通讯员 董玥欣)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