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毕摩音乐是哪儿的民俗吗?彝族毕摩音乐介绍
彝族毕摩音乐是四川凉山美姑县的民俗
毕摩文化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毕摩最早是古代彝族社会的祭司和部落首领,具有崇高的威望与地位,其文化源远流长 。《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 。议论好譬喻物,谓之夷经” 。《西南彝志》载的“歌师”制度也表明了远在两千年前就有身负签筒、手持响铃、摇着神扇的毕摩深入各户作毕的情况 。
【彝族毕摩音乐是哪儿的民俗吗?彝族毕摩音乐介绍】【分布区域】
毕摩音乐主要分布于大凉山美姑、昭觉、布拖等地和小凉山的峨边、马边等彝区,尤其以美姑县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出名,美姑县境毕摩音乐又主要分布在拉马阿觉乡、合姑洛乡、苏洛乡、洒库乡、洛俄依甘乡、依果觉乡、巴普镇等毕摩世居的20余个乡镇 。
【基本内容】
毕摩音乐是毕摩在仪式活动中以诵和唱的方式的来叙述故事、讲述历史、探究万物起源、塑造(包括鬼怪神灵等在内的)人物形象,借此抒发思想情感,反映现实(历史)生活,表达志向和愿望的远古音乐艺术 。毕摩调可分为诵和唱两大类 。
诵腔以说为主,可分为低声吟咏腔和高声呼唤腔两种,其节奏强烈,音节分明,抑扬顿挫 。低声吟咏腔主要用于占卜、择吉日等仪式,如羊胛骨卜、打木刻卜、鸡蛋卜等 。有专用口诵辞章,节奏快急,音节分明,语句长短不一 。高声呼唤腔可用于各种仪式,声音高亢、优美,常与唱腔交叉配合使用 。其节奏强烈,音节分明,抑扬顿挫,句式变化较大,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辅以三言、九言、十一言、十三言乃至十五言、十七言 。主要有叙事腔、祝酒腔、送灵献茶腔、述源腔、谄媚腔等十余种 。
唱腔是毕摩经诵的主要形式 。根据不同的仪式场合和不同的经籍文献,用不同的调式演唱,大致可分为祭祀神座调、献茶调、祓秽调、述灵调、述源调、圈护调、招魂调、叙话调、劝慰调、婚媾调等20多种 。如,祭祀神座调主要在祭祀、敬请神灵等过程中演唱,旋律高亢、优美动听;献茶调为敬献祖先等时所唱,调旋律短促有力,悦耳动听 。掷弃调用在卸除各种疾病的仪式上,其唱腔沉重沙哑,低沉委婉;圈护调用在纳入新增人口(婴孩、媳妇),阻挡防御皮肤疹疾,保护土地庄稼等仪式上,旋律纤巧婉转,抑郁动人 。通神调为苏尼或兼作苏尼的毕摩演唱,旋律清丽柔和,婉转动听,优美撩人;招魂调用在招魂唤魂仪式上,旋律宽阔明朗,豪放有力;起灵调用在为祖妣理顺牌位、引导祖妣亡灵走往祖界等仪式上演唱,旋律凄凉婉转,如歌如泣;叙话调用于送灵归祖仪式上,吟诵文献有相关万物起源的《朵提》(《溯源》)等,旋律豪放悲壮,铿锵有力;劝慰调用于送灵仪式,有劝慰死者断绝尘念,生者止哀之意,用词情深意长,悲凄感人,旋律轻松悦耳,活泼大方;婚媾调用在送灵归祖仪式的婚媾仪程上,表示让祖妣的灵魂在祖界举行婚配0建家立业,同时祈求子孙兴旺发达,旋律热情奔放、生动活泼、喜气外溢 。
毕摩音乐的辞章大多是经过长期熔炼陶冶出来的韵文,在表现手法上,修辞手法恰当而丰富,文辞优美清晰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叙述内容上,却遵循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准则,诗体通俗易懂,艺术性强,容易被人铭记于心,咏之于口;在语言格式上,一般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辅以其它格式,形式多变又不离其宗,其音韵铿锵有力,诵来朗朗上口;在创作上,以大胆的幻想,神奇的构思,飞扬的情采,大大渲染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描述手法上,不论对场景的描述还是对人物的刻画,不论用色彩鲜明的对比还是用顺其自然的比喻,不论是淡淡的白描还是精辟的细描,不论以时间为线索还是以空间为主干,都富有绚丽的民族特色 。
【基本特征】
毕摩调的音乐旋律,绚丽多彩 。调式或哀怨缠绵,或高亢豪放,或悲凉婉转,或纤巧玲珑,或宽阔明朗,或悠扬愉悦 。格调优美动人处,令人仿佛有春风拂面之感;热烈奔放处,则似万马奔腾;格调宽阔明朗时,又好像给人增添了几多顽强坚实的意志;格调低沉抑郁时,忽又带来几分焦虑不安的情绪;格调清丽柔和时,仿佛已经漫步于和风丽日之中;格调粗狂刚健时,又好似奋搏在1里……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 。毕摩音乐具有如下特点:
(1)毕摩音乐开头有总的引子,结尾有总的尾声 。每个曲调及各个小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总的引子,其歌词一般都以具有提示性的虚词代替 。如:“啊哈—伙哦”、“色也—唐”、“嗯也唐”、“嗯也”、“嗯唐”、“嗯啊”、“哦”、“啊”等表示演唱已经开始 。这些引子的旋律大都可以自由延伸,带有明显的颤音和拖腔,甚至把有些音唱得很不稳定,以示唱声动听,唱腔优美 。
(2)毕摩音乐加嵌较多 。在每一句式的开头或结尾都有加嵌的现象,加嵌词一般都为虚词,如“尼唐”、“尼……啊”、“噢”、“啊”,用以提示旋律的上升或下降 。
(3)毕摩音乐曲式结构比较丰富,有两个曲调不规则地相互交替联成一曲的,有两个曲调有规则地交互轮流联成曲的,有一个曲调多次重复的,有两个曲调各自重复联成一曲的 。
(4)格式一般都根据句式的长短而定,大部分以五言、七言为主,辅之以三言、九言、十一言乃至十三、十五言以上 。比如《送灵调》句形格式多变,有二一句、二四一、二二一、四四二二一等多种句形格式 。
(5)一般都由上下曲调错落,若干句式对照,从而构成小节、段落乃至篇章,演唱起来曲调简单、明朗 。
(6)一般为独唱,伴和着神铃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音由毕摩一人传诵 。但在一些特殊的仪式上则可由多人甚至几十人齐声演唱,规模宏大 。
【基本价值】
1.历史价值 。毕摩音乐是由毕摩们创制的在特定的毕摩仪式场所传唱的宗教音乐,作为一种由毕摩口耳相传的古老艺术,以其独特的调式、唱腔、诵腔直接成为传播毕摩文化的独特形式,它不仅与民间音乐交相辉映、并行不悖,共同构筑了彝族音乐艺术的精要,而且作为一种原生宗教的传播手段,为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古代的诗歌大多是合乐的,也就是靠吟唱来实现其传播的,故考察诗歌的传统,诗即是合乐的歌,被称为诗歌之源的《诗三百》也好,被誉为卓辞逸响之《楚辞》也罢,基本上吟或唱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老的歌诗传统大多淹没于历史长河中,只能靠记载想象古人吟唱诗歌场面时,彝族毕摩音乐却以其古老、原生、活态的形式完整地保留了这种古老歌诗传统,成为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
2.文化价值 。毕摩音乐是彝族歌诗传统的武库,对于传播毕摩文化,见证早已消失的歌诗合一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例 。与毕摩文化本身一样,毕摩音乐是数千年来,历代毕摩在长期的仪式实践中不断创造与整理的结果 。由于毕摩音乐无固定的谱系,加之传承支系的不同和纯粹靠以家传为主、旁系血亲或自行作毕相传为辅的父带子或师带徒的方式,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因此各支系的唱腔诵腔略有差异,数千年来,各种唱腔诵腔,都靠师傅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然后在仪式中逐渐实践 。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才使毕摩音乐得以流存至今 。同时,毕摩音乐是通过仪式来传播的,一个仪式过程就是一个音乐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一方面毕摩通过仪式实现了其文化的传达,让仪式参与者感受着古老的文化形式,强化对仪式的情感;另一方面,参与者通过接受毕摩音乐,为丰富其民间歌诗提供了借鉴 。小型仪式短则几小时,大型仪式往往几天几夜,要唱诵数十卷毕摩经典,每卷诗文长短不等,短的数十言,长的数千言,可谓诗歌唱诵会,其典调各有不同,如娱神、祭祀类的音乐的往往玄妙、悠远、古朴、典雅,咒术类的音乐有的以鼓点般急促的唱腔,表示对妖魔鬼怪的仇恨,有的以幽远深沉、凄凉伤感的曲调来表达思想情感,招魂类的音乐,更多了层灵动、幻化、凄美的色彩,奠葬类音乐往往弃满哀怜、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内在感情,听之潸然泪下 。同时,毕摩音乐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五言为主,既有二言、三言、七言,还有九言、十一言等,同一卷毕摩诗歌即有整齐划一的韵律美,也有错落有致的灵活美,其音乐根据内容需要变化多端 。
3.艺术价值 。毕摩音乐是彝族文化的基石,为丰富现代音乐提供了借鉴,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毕摩音乐,作为彝族文化这片厚实的土壤里长出的奇葩,从一开始就沿着独自的轨迹传承和发展,凝聚了彝族民众的智慧,其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彝族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医学、军事、风俗礼制等文化 。所以,传承几千年的毕摩音乐,一则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铸造了彝族音乐文化的精神产品,并以其特别的格调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特别是“藏彝走廊”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二则为现代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成为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独特“活化石” 。
4.社会价值 。毕摩音乐是彝族民众人本终极关怀思想的生动体现和重要见证,是联结和强化彝民族成员间民族认同、心理认同的主要纽带,对于民族自信力的演绎,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以其深刻的教育性,对于提供传统文化范式、寓教于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推荐阅读
- 双管巴乌是彝族的一种特殊乐器 彝族乐器
- 和初恋有关的伤感说说_初恋是轻音乐
- 土家族音乐文化有什么特点 土家族音乐文化
- 擦尔瓦是什么 彝族服饰的花包头是什么
- 《好想爱这个世界 _原唱: 华晨宇 (校园音乐人CLASS)》MP3歌词-郭子墨
- 在线音乐识别
- 彝族火把节有什么习俗?2021年今年凉山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 《迪迦奥特曼日语版主题曲《Take Me Higher》》MP3歌词-同人音乐
- 羌族有多少种民歌 羌族音乐简介
- 《阿婆的两只鸡》MP3歌词-水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