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之名源于芈月初恋 春申君?待进一步探究( 二 )
母亲河黄浦江
是黄歇开凿的吗
据《上海地名志·自然地理实体地名》记载 , 黄浦江位于上海市中部 , 贯穿上海市 , 下游将上海市区分为浦西与浦东两大部分 , 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 。黄浦江发源于上海西部淀山湖口淀峰 , 其上游分段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 , 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称黄浦江 。
“黄浦江”名称最早于南宋时期出现记载 , 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 。清代始称黄浦江 , 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上海地名志》关于黄浦江的叙述中 , 有这样一句话:“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 , 皆因后人附会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傅林祥介绍 , 上海处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 其现在的地貌与水系形态 , 形成于距今1000到600年前 , 这与2200多年前黄歇所生活的战国时代已有很大不同 。黄歇时期的上海 , 大约以今松江和青浦为限 , 再向东便是大海 。因此 , 如果说现在的黄浦江是春申君主持开凿的 , 肯定不符合历史 。
傅林祥教授进一步指出 , 别说是当代的一些学术研究对上海简称“申”与春申君是否有关存在争议 , 历史上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文章 , 也有类似的情况 。不过 , 综合研究这些史料可以发现 , 其普遍存在两个特点 , 一是几乎所有文字中都有“相传”或“传说”的前缀;二是这些记载从明代以后开始大量出现 。傅教授认为 , 根据历史学的治学特点 , 既然使用了“相传”或“传说”等字眼 , 说明那“只是个传说” , 真实性存疑 。
那么 , 明代似乎成了舆论的分水岭 。这其中或许也有原因 。
据记载 , 上海的两条大河——黄浦江与吴淞江(即苏州河) , 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先以吴淞江为主、黄浦江为辅 , 后以黄浦江为主、吴淞江为辅的重要转变 。这一转变的历史节点 , 即发生于明代 。史料记载 , 永乐年间 , 官至尚书的夏原吉奉命治理长期困扰苏州、松江(今上海)百姓的江河水系 。经过两年的努力 , 夏原吉一举解决了太湖和长江下游流域的河道疏通等一系列问题 , 并完成了对黄浦江全流域的疏通和扩容 , 使之成为上海第一大河流 。直到今天 , 史学界和水利部门 , 一致公认上海黄浦江现今的面貌 , 出自明代夏原吉之手 。
而巧合的是 , 除了春申君开凿黄浦江的传说以外 , 上海本地还有另一个传说: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 , 有唐姓乡绅献出上海县城北门外的土地建造“申侯祠” , 假借“春申理水”的传说颂扬夏原吉治水的政绩 。从那时起 , 春申君开凿黄浦江的传说 , 逐渐在上海流传开来 。
上述传说 , 一定程度上与傅林祥教授的发现互为印证 。不过 , 由于其也是传说 ,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史实 。
“600年的谬误”
有待进一步探究
一方面 , 春申君黄歇晚年时期曾以苏州为中心 , 在其周边地区广泛开港凿江是史实;另一方面 , 黄浦江因年代原因不可能由黄歇开凿也是铁证;再一方面 , 苏州、上海等地民间供奉黄歇为尊者 , 并以“申”作为上海简称 , 也是客观事实 。这其中有史实与传说的交汇 , 也有后人饮水思源的善意 。民间说法中的莘庄春申庙、松江春申村 , 都确有所在 , 但春申村系黄歇的凿江“指挥所” , 以及黄歇曾在黄渡渡江战秦军等说法 , 则缺乏史料记载 , 且从时空角度而言 , 当为失实 。不过 , 可以确定的是 , 以黄歇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的统治与管理者 , 在自然环境治理方面的功绩 , 无可争议地被后世广泛认可和传扬 。
【“申城”之名源于芈月初恋 春申君?待进一步探究】而从明代以后 , 广泛出现春申君凿江创申城的传说 , 究竟是延续了600年的浪漫谬误 , 还是将有尚未被发现的史料进一步佐证 , 则有待学者们的继续研究了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