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古代的慈善资金来自何处?
【解密中国古代的慈善资金来自何处?】中国古代慈善活动怎么开展?
东汉时期汉献帝刘协“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
据《周礼·地官》记载 , 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 , 设立地官司徒 , 助其教化国民 , 安定天下 。有现代民政部部长部分职能的司徒 , 为做好民政工作要采取6项措施 , 即“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 , 二曰养老 , 三曰振(赈)穷 , 四曰恤贫 , 五曰宽疾 , 六曰安富” 。
所谓“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 , 用现代话来说 , 就是关爱儿童、老有所养、救济穷困、抚恤贫苦、优待残疾、安抚富人 , 这些正是现代慈善概念中的具体内容 。
这一时期的慈善活动 , 主要由朝廷来带动 , 灾荒时期所采取的社会救济手段 , 被称为“荒政” 。到春秋战国时期 , 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慈善工作 。如“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 , 《左传·哀公元年》记载 , 每次发生天灾瘟疫 , 他都会亲临灾区 , 看望民众 , 安抚孤寡 , 资助贫困 。
以民间为主体的个人慈善活动的出现 , 才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进步的标志 。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比较简单 , 行为之一是直接在路边给需要救助者提供饭食 , 此即所谓“施粥” 。施粥赈饥虽然简单 , 却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慈善行为 , 为中国历代所继承 。
东汉末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秋 , 京畿大旱 , 灾民遍野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 , 当时的皇帝刘协(献帝) , 便安排身边大臣侯汶 , “出太仓米豆 , 为饥人作糜粥” 。
民间施粥更为常见 , 过去俗称“吃大户” 。如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 , 冀州和定二州闹饥荒 , 地方贤良人士“为粥于路以食之” 。《魏书·孝文帝本纪》记载 , 此举救活了数十万人 。
一直到晚清 , 放粮施粥都是中国古代慈善家们的首选 。现代拍摄的清宫戏中 , 不时会有大善人 , 支起大铁锅熬粥赈济灾民的镜头 。
中国古代最早的慈善机构始于何时?
南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立六疾馆以养穷民”
中国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慈善理念 , 《礼记·礼运》中是这样说的:“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 使老有所终 , 壮有所用 , 幼有所长 , 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 , 人们不能仅奉养自己的父母 , 养育自己的孩子 , 而是要让天下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其晚年 , 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 , 儿童能顺利地成长 , 年老的鳏夫、年迈的寡妇、孤儿、无子老者、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 这样才算“大同社会” 。
“养疾之政” , 是古人做慈善的又一主要内容 , 给包括灾民在内的老、弱、病、残者诸弱势群体 , 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如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 不少地方发生旱灾 , 并发蝗灾 , 随之暴发疫情 。《汉书·平帝纪》记载 , 当时朝廷采取的办法是 , “民疾疫者 , 舍空邸第 , 为置医药 。”虽是防疫情扩散的一种隔离措施 , 事实上也是慈善行为 。
到了南北朝时期 , 民间慈善活动更为活跃 。当时最著名的慈善家之一、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灾 , 《南史·齐文惠皇太子传》记载 , 他还与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一起 , 创办了“六疾馆” , 专收贫病不能自立者 , 即所谓“立六疾馆以养穷民” , 时间在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 。“六疾”语出《左传·昭公元年》 , 泛指多种疾病 。借此开办的“六疾馆” , 被现代慈善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 。之前的刘宋朝 , 已颇重视社会救济工作 , 《宋书·明帝纪》记载 , 泰始元年(公元465年) , 刘彧(明帝)刚当上皇帝即下诏 , “鳏寡孤独 , 癃残六疾 , 不能自存者 , 郡县优量赈给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