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段时间 , 已经99岁的我国“诺贝尔奖第一人”杨振宁再度复出 , 他的一番关于“反对正负环形电子对撞机”的言论 , 让我们回想起了3年前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 。
2019年中国物理学界曾有一场引起上至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下至普通网民共同讨论的话题 , 甚至连华为总裁任正非也参与了进来 。 这个话题正是“中国是否应该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 。
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泰山北斗 , 同为中科院院士的王贻芳与杨振宁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 王贻芳认为:“我们要尽快建造大型对撞机 , 不能再被欧洲国家拉开差距 。 ”而杨振宁却坚决反对:“花2000亿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钱花在基础研究上 。 ”最终 , 因杨振宁投的反对票 , 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就此搁置 。
很多网友纷纷怒批杨振宁不爱国 , 而此时任正非在央视《面对面》的一句话却为杨振宁解了围 。
一、“格格不入”的杨振宁随着近几年的发展 , 中国对尖端科技越来越重视 , 并逐渐摆脱了被国外科技“卡脖子”的状态 , 比如在杂交水稻、特高压输电、盾构机、核电级水冷技术等领域都实现了国产替代 。 于是 , 很多国内的学者和专家为了加快跟进步伐 , 提出了建造大型对撞机的计划 , 希望能和欧美大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 那什么是大型对撞机呢?
对撞机就是通过电磁场加速到接近光速 , 让微观粒子之间相互碰撞 , 使原本难以分割的粒子发生结构上的改变 , 用于物理学研究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中国就已经参与到国际机构合作的量子对撞机项目中 。 到1984年 ,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中美科学家统统协作下完成 。 而1988年的首次对撞成功 , 更是成为我国继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之后又一个科技领域的里程碑项目 。
因此在30年后 , 当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时 , 中国的高能物理学专家们如王贻芳、丘成桐等人开始积极筹划“超级粒子对撞机”的建造 。 不过就在一片支持声中 , 有一个人的声音却显得格格不入 , 这个人就是杨振宁 。 而正是因为杨振宁的反对 , 导致“超级粒子对撞机”被终止 。 杨振宁的话语权为何这么重?
二、为什么杨振宁要反对建造对撞机?如果人们评选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三位科学家 , 那么首先是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 其次是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 , 而第三位便是杨-米尔斯理论的贡献者杨振宁 。
1957年 , 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并成为中国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 2003年 , 杨振宁携夫人翁帆从美国回北京定居 , 回国后的杨振宁帮助中国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 。
但就是这样一个还在世的顶级物理学家 , 为何不惜背上骂名 , 也要反对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呢?主要有3点原因:
第一、费用高昂:
2020年 , 欧洲计划新建的“未来环形对撞机”预计耗资至少210亿欧元 , 当初欧洲建立对撞机也花费了100亿美元 。 当年美国因为建造成本远超预算 , 最终在浪费了20亿美元后 , 停止了建设 。 中国计划建造对撞机的前期成本预估在200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约1300亿元 , 而后期的维护投入更是难以估量 。
第二、会挤压其他领域的投入:
对于动辄上百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 杨振宁认为应该把这些钱用于能够在短期内对人们生活产生良性影响的应用领域 , 比如:航天工程、量子通信 , 另外 ,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 , 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问题仍需要长期投入 , 应该将经费合理分配 。
第三、无人可用:
目前中国在对撞机方面的人才非常稀有 , 即便有也是在欧美等国家工作过 , 而且大部分岗位仍需要国外的专家学者补足 , 也就意味着最终的研究成果会被共享 , 那通过对撞机实现超越欧美的意义就失去了意义 。 而这一点也是杨振宁反对建造对撞机最重要的因素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