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郁解燥汤治疗脏躁症

方术内容
应用自拟菖郁解燥汤加减治疗 。①本方药组成:石菖蒲18~30g,郁金10g,清半夏10g,胆南星10g,白芍15g,当归15g,炒酸枣仁30g,五味子10g,珍珠母10g,甘草6g 。②随症加减:痰浊重者加用茯苓15g,枳实12g;兼有血瘀者加桃仁10g,红花10g;烦躁严重,夜不能寐加龙齿30g,朱砂3g冲服 。头晕头痛加川芎12g,天麻12g,钩藤20g,蔓荆子10g;便秘、口舌生疮加生大黄6g,黄连10g 。③以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16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3% 。
治验点评
【菖郁解燥汤治疗脏躁症】脏躁,西医又称之为“癔病”,或叫“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 。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感情用事,富于幻想和好表现自己等性格特点 。常由于精神因素如激动、惊吓、委屈、悲伤等而突然起病,出现各种躯体症状或精神障碍 。中医之脏躁,常因七情不节、心肝血虚、心不得静、神躁不宁所致 。《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笔者认为脏躁是病名,更主要是代表病机,不仅涉及心,而且还涉及肝肾脾肺诸脏 。此病多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致脏阴虚乏引起 。又情志病多与肝相关,肝病易于犯脾,心血不足,脾失其养,也要伤脾 。由于脏躁与脾虚有关,故此条之方后特云:
“亦补脾脏” 。心为肝之子,肝为心之母;心病及肝,乃子病及母;子病及母者,多子盗母气,故心虚日久,必致肝虚 。条文中有“数欠伸”之症状,欠者,哈欠也,为肾病之征 。缘由心血不足,虚火偏亢,脏阴被劫,穷必及肾所致 。心血亏损导致悲哭,但悲哭又可伤肺,所以然者,以“悲则气消”也 。气消,即肺气消耗 。肺主气,悲伤过度,则肺气运行不畅,久之气郁化热,热熏则肺气消耗、病及五脏,却以心为主 。因为心主神明,心病则神明失主,故见“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
之证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 。血气少者,属于心”,说明神明失主之因,系由心血亏损所致 。医者常从其心肝血虚着手,立养心安神之法,用甘麦大枣汤治之 。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仍能见到不少收效欠佳者 。经多年临床观察,此类患者病常卒发,精神恍惚,言语错乱,喜怒无常,病情较重,是火炽风痰、邪扰于心所致,临证多属虚实兼夹之证 。所发之疾有癫之意,不如癫之甚,主因痰饮凌心、心气郁结所致 。辨证多属心肝血虚痰饮凌心,治以养血豁痰,引神归舍之法,标本兼治为宜 。故在临床中遇到精神恍惚、喜怒无常、时而乱语、时而烦躁不安、面容呆滞而又不属于中医之癫狂者,证属虚实兼夹,当治以标本兼顾常立镇静安神温胆理气之法,自拟方菖郁解燥汤加减治疗,多获良效 。方中石菖蒲味辛性温,气味芳香,辛温行散之力强,为宣气通窍之佳品,故重用18~30g郁金芳香宣达,行气解郁 。清半夏、胆南星化痰开窍;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疏肝理气;炒酸枣仁宁心安神;珍珠母镇静安神;五味子敛肺滋肾、共奏化痰安神,标本兼顾之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