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庄装瓶,葡萄酒行业的发展飞跃点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具,有时候对事物的影响是深远的 。
比如石器时代,如果有一支用青铜器具的军队,那是所向披靡;
又如吃鸡落地,捡到一把好枪,那这局的优势就十分明显 。
酒庄装瓶之于整个葡萄酒行业,重要性不亚于一把趁手的武器 。
酒庄装瓶,葡萄酒行业的发展飞跃点
【酒庄装瓶,葡萄酒行业的发展飞跃点】其实酒庄装瓶的历史并不悠久,在1924年才由木桐庄主罗斯柴尔德男爵带头实施,至今不足百年 。
在百年以前,波尔多,乃至的葡萄酒买卖,都是以“桶”为交易单位 。酒商滚着一桶又一桶的酒进行售卖,遇到钱少的,就打出一斤半两(欧洲单位可不是斤两,哈~),遇到豪爽的大客户,就一整桶酒都承包 。
然而问题来了,酒庄把整桶的葡萄酒卖给酒商,在运抵目的地后,再由酒商决定是整桶销售还是散装零售 。有的酒商甚至于会把手中来自不同酒庄的酒混在一起销售,让客户只知酒商而不知酒庄(这情况很常见) 。
致命的是,一些黑心商家有时混入酒桶的甚至不是葡萄酒……这样一来,酒庄辛辛苦苦酿出的酒,可能因为酒商的“额外关照”导致品质下降 。关键是,大部分酒庄无法从这样的葡萄酒销售中积累品牌的声誉…
那为什么酒庄在此之前不自己装瓶呢?要知道,玻璃瓶在1688年之后,就已经开始普及 。就算小酒庄用不起,大酒庄也能自主装瓶吧?并不,连杰斐逊收藏的1787年份拉菲,也并非原瓶出厂 。
当时限制酒庄装瓶的,并非是玻璃瓶的价格,而且绑架各大酒庄的“渠道”商家 。
在18、19世纪,酒商的权力大得让酒庄们都直呼“爸爸”,毕竟当时,大的酒庄也干不过酒商 。也没有单独销售渠道,酒庄酒都是整桶售卖,收钱完事 。没有资源、也没资金,自然也就没有发言权 。
酒庄虽然出名,1855年都评上列级庄,但酒商牢牢把装瓶权利抓在手上 。想喝拉菲?还是得从酒商手里像“打酱油”那样打回家 。至于商家在里面掺了什么,就无从得知,更不用说中间商赚差价,那都是血赚 。
大名鼎鼎的列级庄犹如此,小酒庄简直就更没有“人权” 。很多不,但质量还行的酒庄,也只配作为调配勾兑的“原料酒” 。
情况还是迎来转机 。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日益发达,财大气粗的英国资本进入法国波尔多,在有钱土豪的买买买之下,很多酒庄不仅有钱,庄主还自带销售渠道 。酒庄装瓶的土壤条件都开始一一具备 。1924年,木桐酒庄庄主菲利普男爵觉得全由酒商装瓶是完全不合理的,于是决定在木桐酒庄里引进全套装瓶设备(财大气粗),并请画家画出官方酒标,在酒标上自豪地写明“酒庄装瓶” 。
酒庄自己的专属瓶子终于上线!
当时才22岁的罗斯柴尔德男爵年轻敢干,开全新风气 。其他大酒庄觉得这十分有利酒庄发展,便纷纷效仿(之前干嘛去?) 。酒庄装瓶的举措既控制了葡萄酒的品质,又能通过酒标让酒庄展示自己 。
年轻大胆的菲利普男爵整个酒界的新态势,葡萄酒界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所以2年之后,当24岁的菲利普男爵邀请波尔多酒庄的庄主们一起组成一个价格上的攻守同盟时,没人敢看轻这个年轻人了 。
单独装瓶的好处还有,化整为零更适宜买卖流通 。以前以“桶”为单位的时代,一整桶买酒真的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做得出来,散装买卖,既不适合保存,也不适合转手二次交易 。当变成独立的瓶装时,携带方便,易于保存,更重要的是买卖的可行性大幅度提高,交易市场一下子的繁荣起来 。
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20岁出头的飞利浦罗斯柴尔德男爵不仅开启了酒庄装瓶的时代,而且还开启“副牌”的概念 。这些举措大大加速了波尔多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对现代葡萄酒意义深远 。由于种种贡献,1973年木桐酒庄才得以破格提升为一级庄 。
一个小小的酒瓶,见证了行业几百年发展的风风雨雨 。
推荐阅读
- 飞马酒庄怎么样?
- 烟台时代葡萄酒怎么样?
- 博纳佰馥酒庄怎么样?
- 路易·沙夫酒庄怎么样?
- 喜萍鲁索酒庄怎么样?
- 曼扎诺思酒庄怎么样?
- 女人喝葡萄酒还是红酒
- 黄酒、白酒、葡萄酒饮用的适宜温度
- 奔纳酒庄怎么样?
- 圣爱世家酒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