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许褚是曹操贴身侍卫,勇猛无比,有一次在河南汝南县,一万多贼寇攻城,许诸人少打不过,连弩箭都全射完了,许诸找来了一些石头放在四个城角,让城里的人民帮助从上面扔石头,而许诸以一当十,扔一个砸中一个,最后敌人根本无法靠近,对许诸产生深深畏惧,再也不敢靠近了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许诸是曹操忠臣,儿子却卑微得可怜

后来,许诸投靠了曹操,曹操把许诸当成勇士,跟随曹操征讨张绣时,许诸率先冲锋在前,斩首敌人一万多人;在官渡征讨袁绍时,曹操的另一侍卫徐他想要谋反,但因为许诸一直跟着他不方便下手,等许诸歇班时,徐他带着匕首前去曹操帐中,没想到正好又遇到了许诸,许诸三下五除二就杀了徐他,有这样的人在身边,曹操怎么会不放心呢 。

曹操任命许诸为武卫中郎将,把许诸哥哥许定也任命为都督徼道虎贲,即负责君主出行的道路警戒,也就是说许诸兄弟都是曹操最信任的部下,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当曹操去世后,许诸悲愤不已,哭到吐血,除了内心十分忠诚外,可能许诸更感慨最信任自己的保护伞没了 。事实也是如此,曹丕虽然任命许诸为武卫将军,却并不像曹操那般信任许诸,许诸逐渐失势,等到许诸去世后,他的儿子许仪虽然继承了父亲许褚的爵位,但在朝中已经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

钟会从小是个人精

有人失势就必然有人得势,比如钟会,钟繇74岁时老来得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钟会,钟会从小就十分聪明,博学多才,精通玄学,特别会说,深得魏帝和司马一族赏识 。

钟会从小就是个人精,有一次他和哥哥钟毓去见皇帝曹丕,钟毓看到曹丕有些害怕,汗如雨下,而钟会则坦然应对,十分从容,皇帝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钟毓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 。”这时,曹丕突然转向钟会问“那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大哥的口气“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引得曹丕哈哈大笑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在司马师率军征讨毌丘俭时,钟会劝说司马师率队出征,取得大胜,可是司马师很不幸,在回师途中病死了,司马昭接过了司马师的指挥棒,这时魏帝曹芳却要求司马昭留镇许昌,让尚书傅嘏带领部队回到洛阳,此举就是变相剥夺司马氏的兵权,在危急关头,钟会强烈建议司马昭不要管魏帝的诏书,必须带兵回京,最后司马昭采用了这个建议,顺利掌权,可以说钟会是司马昭最宠信的人之一 。

不过钟会虽然能掐会算,但却并不是武将,而是谋士,平时靠嘴吃饭,所以在带兵打仗上却差那么点意思 。

钟会杀死许仪的过程

当时,蜀汉大将姜维屡屡骚扰边疆,司马昭打算要干掉蜀国,但他虽然这么想,群臣们却不想劳师动众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战斗,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不好走,这是一场硬仗 。在这个关键时刻,钟会站了出来,表达了对司马昭想法的支持,据史料记载,伐蜀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就是由两人秘密制定的,由此看出司马昭对钟会的信任,钟会也顺利获得了部队总指挥权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262年,司马望回师,将十万部队指挥权交给了钟会,当时许诸之子许仪是门牙将,属于基层小官,他主动请缨出战,想通过战功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可是他没有想到钟会给他调拨了五千马军和一千步军,命其兵出斜谷,并在途中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如有延误将军法从事 。

就这样,许仪出发了,许仪本来就想立功,带着这些人马来到了对方城门前,竟然开始发动猛烈攻击,而守将立刻用连弩进行还击,许仪大败,战报传回后方,钟会亲自过来查看,没想到又被连弩射了一通,慌忙之中,钟会赶紧逃跑,在逃亡途中经过一座小桥,桥梁出现了坍塌,钟会的战马被陷下去,终会不得不连滚带爬回到了阵营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回来后,钟会就以“修理桥梁道路不利”为由要斩首许仪,众将纷纷求情都没有保住许仪的性命,最终许仪被斩首 。

钟会杀许仪有深层含义

钟会之所以要杀许仪,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1、立威望

钟会就没有带过兵,朝中一片质疑,军中同样如此,大家对于这位新主帅的能力都有担忧,此时必须要杀鸡给猴看,杀的人不能是司马家族的人,而只能是曹魏的人,此时许仪的父亲名望够大,而许仪官职较小,杀他最为合适,从效果来看,杀了许仪之后,部队信任感提升不少,也不再有人敢怀疑钟会的能力 。

2、出恶气

修桥铺路本来就是许仪的本职工作,他不但没有完成工作,自己还违抗军令,与此同时让自己险些丧命,这种情况下以“修桥不利”追究他的责任就是让底下人意识到要尽力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如果没有完成,只有像许仪一样被问斩,这样可以扫一扫晦气,让部队增强凝聚力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3、继续示好司马昭

司马昭早就准备铲除异己,作为心腹的钟会能杀一个是一个,这个举措其实让朝廷和部队中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 。同时也是迷惑司马昭,毕竟从钟会出城之后,他已经做好了谋反的准备,策反了姜维,准备杀了邓艾之后就回头攻打司马家族 。

可人算不如天算,钟会和姜维都被乱兵杀死,这可能就是杀掉许仪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吧 。

结语:

钟会虽然能掐会算,但肯定没算到自己的死亡,他作为主帅,想杀谁都易如反掌,只需要找一个理由,所谓柿子要找软的捏,许仪就是最好的下手对象,所以当钟会要杀许仪的时候,也没有底下人敢去阻拦,如果许仪知道自己竟然会这般下场,估计他也不会主动请缨去打仗了 。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要更正问题里一个错误,许褚的儿子许仪被钟会斩首,是否有人求情并没有明确记载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根据《三国志·钟会传》记载,钟会伐蜀时命许褚之子许仪整修道路,结果在钟会过一座桥时,桥面发生塌陷,钟会所骑的马马蹄陷入坑中 。钟会认为这是许仪的责任,于是将其斩首 。

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 。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 。诸军闻之,莫不震竦 。

许仪奉命整修道路,但是桥面塌陷,应该说确实有失职的地方,不过并不算严重,如果换个人可能稍微处罚一下就算了 。但是钟会为人心胸狭窄,可以说睚眦必报,这事就麻烦了 。

钟会原来一度很仰慕名士嵇康,然而几次去拜见嵇康,对方都爱理不理 。钟会怀恨在心,最后利用吕安案陷害嵇康,将其杀死 。

而且钟会初掌兵权,此时正需要在军中立威,许仪等于是自己送上门去了 。钟会早在司马懿被曹爽排挤时,就看好司马懿,一直坚定的靠拢司马懿 。司马懿死后,他更是成为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智囊,为他们出谋划策 。而在淮南三叛时,钟会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对于平息淮南三叛起了很大作用,应该说在军事方面还是很有天份的 。

然而伐蜀之战是他初次独掌兵权,因此在军中毫无威望,急需一件事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许仪此事虽然不大,但是许仪是许褚之子,如果将其斩首,势必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慑效果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在《三国演义》里,写了钟会要杀许仪时众将前来求情,但是钟会没有同意:

诸将告曰:“其父许褚有功于朝廷,望都督恕之 。”会 怒曰:“军法不明,何以令众?”遂令斩首示众 。

在正史里并没有相关记载,不知道是否有人求情,不过确实达到了钟会预期的目标,许仪被斩首后全军“莫不震竦” 。然而钟会这么做只是让部下畏惧而已,并不是真的敬爱,所以当他最后起兵时魏将都不肯跟从,钟会事败被众将而死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公元263年,魏伐蜀 。主将钟会过桥时,马蹄陷入坑中 。钟会大怒,令人把许褚的儿子许仪砍了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钟会杀许仪,还真不完全是小题大做!

许仪的过失关乎全局

可不要小看许仪的过失!

魏国伐蜀,最大的障碍还不是蜀国那几万大军,而是难行的秦岭 。

所以,“通道”(简易行军道路)是极为关键的 。

破坏通道,是防御方防守的重要方法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时,赵云退兵,“烧毁赤阁以北阁道”,阻止魏军追击 。

而对进攻方来说,扫清并修建通道,极为关键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曹操讨伐张鲁时,令张郃率步卒5000在前“通道” 。

所谓“通道”,除了消灭前方阻击的小股敌军外,还需要为大军修通进军道路 。

通道搞不好,进攻根本无从谈起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曹真伐蜀时,由于大雨,通道不通,他发动全体军士“凿路而进”,疲惫不堪,半途而废,一病不起···

此时,许仪正是奉命“治道” 。

如果钟会骑马都要陷到坑里,那么,后面运粮的粮车怎么走这些道呢?

显然,许仪的过失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轻则影响行军速度,重则可能使灭蜀战役半途而废!

而此时的魏军,根本耽搁不起!

耽搁不起的魏军

魏灭蜀之战,其基本思路是“一拖一打”:利用姜维远屯沓中的机会,令邓艾、诸葛绪把姜维拖延在沓中,钟会迅速攻取汉中!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如果不能赶在姜维回师汉中前攻取汉中,那么,形势将非常复杂!

后来的事实证明:姜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摆脱了诸葛绪,回师东进!

如果钟会的速度慢了,打不了时间差,伐蜀之战的形势将极为复杂,很可能无功而返!

司马昭、钟会,承受不了“无功而返”!

司马昭、钟会的政治生命经不起“玩笑”

司马昭、钟会应该清楚地记得:19年前,司马家的政敌曹爽,正是伐蜀武功,声望大跌 。

而此时的司马昭,如果无功而返,受到的影响可能比当初的曹爽更大!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3年前,司马昭当街弄死了天子曹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司马昭之所以力排众议,坚决伐蜀,很大程度上是“转移视线”的需求 。

打了胜仗,可以“转移视线”,无功而返呢?那是火上浇油!

司马昭伐蜀前,群臣,包括邓艾都表示反对,唯有钟会支持!

一旦无功而返,即使司马昭顶得住,钟会,恐怕是要被“交代”出去的!

许仪呀,请不要拿司马昭、钟会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钟会的权威,经不起“玩笑”

许仪不行,能不能“打一顿”,革职算了呢?

毕竟是许褚的儿子,给点面子不好吗?

给不起!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钟会并非宿将,他此前在军中并没有足够的威望 。

现在的钟会,正是等着杀人立威的时候!

杀许仪,“诸军闻之,莫不震悚” 。

许仪的头,成了钟会立威的“踏脚石” 。

许仪的身份,“可杀”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拿来“立威” 。

此后不久,另一位大将也捅了个大篓子 。

负责阻击姜维的诸葛绪,被人家耍了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姜维一番风骚跑位,摆脱诸葛绪,抢占剑阁,魏伐蜀之战一度陷入僵局,险些功败垂成 。

可是,钟会把诸葛绪的部队没收后,也不敢动诸葛绪 。

诸葛绪回到洛阳,该升官升官,该封侯封侯,后来还跟司马家做了亲家!

谁让人家是士族出身呢?司马家“优容士族”,只要你别太过分,比如造反什么的,一般不会为难你 。

许仪就不同了 。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文章插图

许褚虽然有功于国家,但他是强宗出身,其政治、经济地位,完全来自曹家的信任,是名声大、势力小的典型 。

势力小,可以欺负;名声大,正好立威!

钟会杀许仪,有“政治因素”的影响 。

钟会个人立威的需求,是他采取“重刑”的重要原因 。

不过,如果过于夸张的小题大做,只会被当成神经病,从来起不到立威的作用 。

许仪的过失影响极大,如不严惩危害极大,杀之以肃军纪,并非毫无道理!

史书没有记载是否有人求情,求了多大的情 。

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您当时在场,您会帮许仪求情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