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如果对地理有所了解的话 , 肯定会知道地球上有黄道和赤道 , 也有著名的黄赤交角 。 所谓黄道 , 也就是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 , 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 。 古人将太阳周年视运行线路(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称为黄道 。 它是天球假设的一个大圆圈 , 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
黄道虽说是一个假设的圆圈 , 但是也是需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验算才能发现的 。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便开始观测天象 , 对黄道的观察和验算也很早就开始了 。 《汉书·天文志》曰:“日有中道 , 月有九行 。 中道者 , 黄道 , 一曰光道 。 ”
中国的古人 , 什么时候有了“黄道”概念?
过去认为 , 战国时代的石申夫和甘德的《石氏星经》(又名《甘石星经》) , 是最早记录“黄道”的古文献 , 其云:“黄道规牵牛初直斗二十度 。 ”
“黄道规” , 即“黄道圈”;“牵牛初” , 则指太阳的“冬至点” 。 这是说 , 太阳走到“冬至点” , 其位置位于离斗宿“距星”二十度的地方 。 插一句 , “距星” , 是古人长期作为观测对象的恒星 。 《汉书·天文志》记载的恒星有783颗 , 同时期的张衡则记录多至2500颗 。
可知 , 古人观测太阳的运行 , 亦将恒星作为参考坐标 。
《石氏星经》
按照《石氏星经》的记述 , 这个“黄道” , 大约只适合于战国末年至秦汉时的“天象” 。
西汉初的刘向在《五纪论》的记载 , 则将“黄道”所符合的“天象”前推至到前五世纪 。 他说:“日月循黄道 , 南至牵牛 , 北至东井 。 ”
这是讲 , “黄道”的南点 , 也就是“冬至点” , 位于牵牛 。 别看仅仅是“牵牛”和“牵牛初”一字之差 , 实际上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太阳运行轨迹 。
古人在地面上的白天 , 向上望去 , 始终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 从西方落下 。 这是没有变化的 。 但是春夏秋冬 , 太阳的升起时间和位置却又是不同的 。 这种不同 , 是通过每一天的细微差别表现出来的 。
概括地说 , 太阳的视运动 , 相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 , 如果以恒星作为背景 , 每一天都向东移动约一度的“角距离” , 一年下来 , 恰好大致移行一圈 。 这一圈 , 就是黄道 。
这种观测 , 必须日日践行 。 而且 , 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 又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做到的 。
王充
东汉王充《论衡·谈天》云:“二十八宿为日月舍 , 犹地有邮亭 , 为长吏廨矣 。 ”
古人在夜空中 , 确定了二十八个恒星群 , 命名为“二十八宿” , 就是把它们看作是日月运行“歇脚”的“驿站” 。 “宿”即“舍” , “宿舍”一词由此而来 。
社科院考古所冯时研究员团队经过多年研究 , 认为至晚在前3500到前3000年 , 也就是距今5500到5000年的时候 , 中国上古先民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二十八宿”概念 。 这一推断的根本依据 , 是“赤道星官”与“赤道”吻合度的时间下限 。
也就是说 , 距今5500到5000年那个时候的古人 , 已经知道太阳和月亮 , 在不同的时间 , 会依次到这二十八个“站点”“住宿” 。 可以证明的是 , “二十八宿”就是沿着太阳“黄道”依次分布的 。
还可以证明的是 , 中国自古有“参商二星”神话 。
【我国新石器时代已有关于二十八宿的明确概念,战国时已记载黄道】《左传·昭公元年》曰:“昔高辛氏有二子 , 长曰阙伯 , 季曰实沈 , 居于旷林 , 不相能也 , 日寻干戈 , 以相征讨 。 后帝不臧 , 迁阙伯于商丘 , 主辰 , 商人是因 , 故辰为商星 。 迁实沈于大夏 , 主参 , 唐人是因 , 以服事夏商 。 ”
杜甫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 , 动如参与商 。 ”即以“参星”和“商星”永不见面比喻人之离别 。
“商星” , 是“二十八宿”中“东宫七宿”的“心宿二” , 甲骨卜辞中称为“火”或“大火” 。 “参星” , 则指“西宫白虎” 。 “商星”和“参星” , 恰好居于“黄道”的东西两端 。
即是说 , 古人认知“参商”二星的时候 , 不可能不掌握“黄道”;换句话说 , 古人对这两星的了解 , 极可能属于观测“黄道”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院士逝世
- 地镜:全地球望远镜,史无前例的巨大望远镜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