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光谱相似之外 , 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能量也与地月系统轨道能量接近 , 在接近地球时 , 与地球相对速度约为2-5 km/s 。 而小行星与地球的相对速度平均为20 km/s 。 似乎也暗示了这颗小行星不同寻常的身世 。
这颗小行星到底是不是一块来自月球的石头?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 但种种迹象表明 , 其可能与地月系统存在一定的渊源 。 看来只有等我们的探测器从这颗小行星取回样本 , 在实验室分析后才能给出确定答案 。
Part.3
中国计划如何探测这颗小行星?
2021年6月12日 ,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 。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在会上表示 , 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 , 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一颗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一颗主带彗星绕飞探测 。
在更早之前的2019年4月19日 , 中国国家航天局通过官网发布《小行星探测任务有效载荷和搭载项目机遇公告》介绍 , 探测器将携带科学载荷 , 对近地小行星 2016 HO3 开展绕飞探测 , 随后择机附着小行星表面并采集小行星样品 , 之后返回地球附近释放返回舱 , 将小行星样品送回地球 , 这一过程大约在 3 年内完成 。 上述过程完成后 , 探测器经地球、火星借力 , 经历约 7 年时间飞行到达小行星带 , 对主带彗星 133P 开展绕飞探测 。 探测器配置相关科学载荷 , 以飞越、伴飞、附着、采样返回等方式 , 对目标小行星进行遥感探测、就位探测和采样返回 。
中国小行星探测任务具体包括以下科学目标:一是测定 2016 HO3 轨道、自转、形状大小和热辐射等物理参数 。 二是探测 2016 HO3 形貌、表面物质组分、内部结构 , 获取小行星样品的背景信息 。 三是对 2016 HO3 返回样品开展实验室分析研究 , 测定小行星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测定和研究小行星样品的年龄;与陨石进行比较研究 , 建立返回样品与陨石、地面观测与遥感就位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 。
中国国家航天局还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科学载荷和搭载项目方案 , 预留了 200 公斤运载能力用于向社会开放搭载 , 鼓励中外科研机构联合提出载荷技术方案 , 欢迎国外科研机构参加载荷方案征集 , 按照 “免费搭载 , 数据共享 , 经费自担 ”的原则搭载国外载荷 。
2021年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国际太空》期刊描述了对我国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设想 。 将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总结为“一次发射 , 两类探测目标(近地小行星和主带彗星) , 三种探测模式(绕飞、附着、采样返回)” 。 在文章中提到:“为实现百米级近距离探测 , 实现小行星的全球覆盖 , 需研究绕飞、悬停等多种飞行轨道和探测模式”、“针对可能的‘碎石堆’或‘独石’特性 , 以及表面不同大小的碎石粒径分布特性 , 除了触碰采样方式外 , 还需考虑设计悬停采样和附着采样等多种模式和手段 , 确保能可靠采集到样品” 。
我国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是一次高起点、高难度、高显示度的创新空间任务 , 将实现太阳系“一带一路”探测 , 是我国行星探测重大工程的下一个标志性项目 , 将突破多项核心技术 , 获取大量科学数据和宝贵的小行星样品;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推动行星科学的快速发展和航天强国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
我国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也将为揭开2016 HO3小行星的身世之谜提供确凿的证据[3
, 让我们预祝我国的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早日获得成功吧 。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N 。L 。Sharkey , Vishnu Reddy et al , Lunar-like silicate material forms the Earth quasi satellite (469219) 2016 HO3 Kamo?oalewa ,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 (2021) 2:231 |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1-00303-7 | www.nature.com/commsenv
[2
余后满 张熇 等 , 我国小天体探测任务设想(下) , 《国际太空》2021年9期
[3
中国国家航天局 , 小行星探测任务有效载荷和搭载项目机遇公告 , 2019年4月
作者简介:
李明涛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 主要研究小行星防御与利用、航天器轨道优化设计 , 业余时间维护“行星防御与利用”公众号 , 偶尔八卦近期的宇宙新鲜事@李老师水煮宇宙 。
【地球“小月亮”2016 HO3的身世之谜】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推荐阅读
- 发射探测器,发射电磁波,为了联系外星文明,人类有多拼?
- 女子蓬头垢面与哥哥打闹,得知相亲对象来访,女子反应让人笑喷
- 金字塔建造之谜终被破解,历时20年建成,专家:古人智慧难以想象
- 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地
- 我,做月嫂7年月入3万,替丈夫还清80万债务,供儿子读研究生
- 原来是这样 - 12.22日
- 美国宇航局发现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
- 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让火星宜居的疯狂计划
- 中国3名航天员入驻空间站,他们怎么喝水的?太有科技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