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说地球是个没煮透的鸡蛋,是谁最早剥开蛋壳看到蛋黄呢?



科学家说地球是个没煮透的鸡蛋,是谁最早剥开蛋壳看到蛋黄呢?

文章图片

科学家说地球是个没煮透的鸡蛋,是谁最早剥开蛋壳看到蛋黄呢?

文章图片

科学家说地球是个没煮透的鸡蛋,是谁最早剥开蛋壳看到蛋黄呢?

文章图片

科学家说地球是个没煮透的鸡蛋,是谁最早剥开蛋壳看到蛋黄呢?

文章图片

科学家说地球是个没煮透的鸡蛋,是谁最早剥开蛋壳看到蛋黄呢?


1909年 , 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的库尔帕河谷发生了一次地震 , 一位名叫莫霍洛维奇的科学家通过认真观测发现 , 在地下大约32干米深的地方 , 地震波的速度突然变快了 。 因此 , 莫霍洛维奇认为 , 这个地震波突然变快的地方 , 肯定是地球内部的一个分界面 。
以后 , 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 , 也都靠地震波找到了这个分界面 。 这个界面便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 它的上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壳 , 它的下面就是地幔 。 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这个最早“解剖”地球的科学家 , 人们就把这个分界面叫做“莫霍洛维奇面” , 简称“莫霍面” 。
大约在80多年前 , 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地震波传到地下2900千米深的时候 , 速度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 , 纵波由原来的每秒钟跑13.46千米 , 一下子减慢到每秒钟只跑8千米;横波更绝 , 走到这儿干脆不走了 。 这位科学家想 , 只有液体才能阻止横波的通过 , 因此地球的内部可能是液体 。 遗憾的是 , 这位科学家没有做出确切的结论 。
过了几年 , 美国一位名叫古登堡的科学家 , 仔细研究了地震波在这个位置的变化 , 确定地下2900千米深的地方的确是地球内部的又一个分界面 。 这个分界面就是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 , 它的上面是地幔 , 下面是地核 。 为了纪念古登堡对地球科学的贡献 , 人们就把这个界面叫做“古登堡面” 。
根据研究 , 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地球像一个没有煮透的鸡蛋 , 从外到内是一层一层组成的 。
最外面的一层相当于鸡蛋的壳 , 科学家们把这一层叫做地壳 。 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是30千米 , 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差别很大 ,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 , 地壳的厚度高达60~70千米 , 而在浩瀚的太平洋洋底 , 地壳的厚度只有5~8千米 。
地壳下面一层相当于鸡蛋的蛋清 , 科学家们把这一层称为地幔 。 地震波在地幔的传播速度要比在地壳中快得多 , 所以科学家们推算地幔物质密度要比地壳大得多 。 地幔的厚度从地壳往下一直到2900千米的深处 。
本来大部分地幔都是固体的 , 但有趣的是在地幔的上部 , 大约在100~250千米的深处 , 夹有一层呈流体状态的东西 , 好像糖饼中夹着的融化的糖心 。 那么地幔中间的这层“糖心”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一层 , 因为温度已经很高 , 本来可以把岩石全部熔化成液体的岩浆 , 但这里强大的压力又紧紧地把岩石“禁锢”住 , 不让它“痛痛快快”地熔化 , 因此 , 这一层就变成了既不是液体 , 又不是固体 , 黏稠得像烧红的玻璃一样的东西 。 科学家们把这一层黏稠的东西叫做软流层 。
软流层上面的地幔因为温度较低 , 所以全都是固体的坚硬石头 , 这些石头和地壳里的石头一起共同为地球筑起了一道坚硬的“盔甲” , 这层由地壳和一部分地幔共同组成的“盔甲” , 科学家们称为岩石圈 。 岩石圈的厚度大约是70~100千米 。 软流层下面因为压力太大 , 这里的石头不可能像软流层里的石头那样“软化” , 所以仍然是固体 。
地幔的下面就是相当于蛋黄的地核 。 本领高强的地震波给科学家们带回一个重要的信息 , 地核内物质的密度比地表大得多 , 大约是水的9~12倍 。 因此 , 科学家们推算 , 虽然地核的体积只占地球体积的16.1% , 但它的质量却大约是地球质量的31% 。 科学家们推测 , 温度就应该有20多万摄氏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 因为 ,就是炽热的太阳 , 其表面的温度也只有6000摄氏度左右 。 如果地心的温度真的热到了20万摄氏度 , 地球早就变成一团气体了 。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科学家们的计算错了 。 不是的 , 每33米升高1摄氏度的测算数据并没有错误 , 只是这个数据仅在20千米以上有效 。 再往深里走 , 这个数据就不准确了 。 因为地下物质密度很大 , 热量比较容易传播 , 上下温度的差别不像地表这样明显 , 所以温度的升高就变得比较缓慢了 。 到了25千米以下 , 深度每增加100米 , 温度才升高0.8摄氏度左右 。 但即使按这个数字计算 , 地下的温度也是很高的 。 科学家们估计 ,地球中心的温度大约有4000~6000摄氏度 , 这比世界上任何一座炼钢炉的温度都要高许多!地球的中心真是太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