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



智慧水务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


一、建设目标结合国家部委和省市相关单位关于落实河长制相关工作要求 , 结合XX区/县实际情况和业务诉求 , 本着“科学规划 , 统筹保持技术先进性;统一门户 ,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突出实用 , 注重决策支持;共享资源 , 规避重复投资;与现有系统衔接 , 保证后续业务顺利展开”的原则 , 结合河道管理和河长制实际特点 , 以河长任务为核心、以河湖管理的精细化为重点 , 以社会化参与为补充 , 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先进理念 , 以“全面布点、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宗旨 , 全面监控XX区/县管辖内河道断面、污染物排放等内容 , 实现对污染源的水环境质量的全面精准监控 , 建立集监测监管、应急预警、运营维护、分析研判、决策支持、综合防治为一体的全方位、一站式水环境管控综合服务体系 。 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GIS 技术 , 采用互联网+思维 , 建立“河长制”信息系统及运行机制 , 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 , 信息采集自动化 , 信息传输网络化 , 信息管理集成化 , 功能结构模块化 , 业务处理智能化” , 构建水务新业态 , 为“智慧治水”赋能 。
二、组网结构水质水文监测站部署1 台汇聚交换设备 , 通过防火墙隔离后 , 接入到政务云的核心交换设备上 , 实现与平台的互联 , 实现水质水文业务数据的安全接入 。
室外公示牌及视频监控点位通过运营商专线上联至XX区/县政务云核心交换设备上 , 实现与平台的互联 , 实现视频数据的安全接入 。
水务局及其他业务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政务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
三、建设方案采用二层架构 , 其中:
核心层:
核心层是流量的中心干道 , 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的任务 , 同时要为各汇聚节点提供最佳传输通道 。 保证整网系统的高度可靠性 。
接入层:
接入层(前端设备)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用户的接入 , 需要直接和摄像头连接 , 部署环境相对复杂恶劣 , 对设备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 , 因此本次采用高可靠设计的工业交换设备承载前端接入流量 , 设备要求具备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 能够适应前端恶劣的组网环境 , 有效保障视频数据及水质水文业务数据接入和传输的稳定、可靠 。
带宽
政务云与水质水文站点之间链路带宽:4*20M; 政务云与视频监控前端之间链路带宽:23*10M; 政务云与室外发布屏前端之间链路带宽:3*10M;
四、平台总体架构总体架构共分为六层 , 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 感知层:是智慧水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 , 包含常规五参数水质分
析仪、高锰酸盐指数水质分析仪、氨氮水质分析仪、总磷水质分析仪、雷达流量计、视频监控摄像头等感知仪器 , 以获得水质水文数据和视频图像信息 。 同时也应包含PC 端、手机、大屏等终端设备 。
网络层:主要包括物联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无线网络和其他网等 。
数据层:整个项目的文件与数据库资源 , 是云服务平台、各应用平台的核心数据的分类存储区 , 数据标准数据库、业务数据库 。 是支撑智慧水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主要软、硬件环境 , 包含业务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水质数据、水文数据、视频监控数据、河道数据、巡检数据以及项目管理数据 。 用来存储与河道相关的基础信息、动态信息以及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共享的相关信息 。
支撑层:通过工作流引擎平台和河道网格化GIS 平台 , 为整个系统的数据计算、查询、统计、分析以及信息展示提供支撑 , 是智慧水务管理业务应用乃至其他相关业务应用的开发和整合共用的工具 。
应用层:主要支撑智慧水务主要业务工作的开展 , 是XX区/县智慧水务平台的业务核心 ,包括了一张图可视化监管、智能视频监控、数据统计分析、水质分析、告警监控、工单管理、通知公告等业务功能 ,。
用户层:由水利部门、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公众用户和应急指挥及监控中心构成 ,各部门之间信息交互共享 , 构建多元化联合监督管理体系 。
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 。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河流(段)编码规则、管理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访问与服务共享技术规定、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办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等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