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 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 三 )

奇葩说 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
文章插图

《奇葩说》能辩论出真理来吗?
扩大这个空间的可能性

《奇葩说》的辩题有两类,一类非常现实,一类非常有些哲学性,比如脑洞题。妈妈追星那道题我蛮喜欢,开始我也没有觉得这个会有意思,但是辩手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开局出来的论述会启发我去思考更深的东西,包括婚礼当天是否要逃婚、扶弟魔、孩子作业写到半夜是不是该跟老师理论这些问题,都是我挺喜欢的话题。

我当时没有什么准备,也完全没有情绪准备,因为当时还一边在做节目。但薛老师是一个很成熟的导师,而且他用了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进攻策略。

当时大概有一分钟我有点发蒙,然后年轻时的那个自我突然“复活”了,在台上即兴想出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回应方式,后来回头看也明白自己怎么能做到,因为我现在的状态已经非常学究气了。

年轻的时候我有过演讲辩论的经验,还到过中央电视台,那个时候还是赵忠祥老师主持,这些被遗忘了二三十年的东西,在那一刻突然被激发出来了。然后我逐渐适应了这个舞台。

我之前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说过,辩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律师型,目的是为了赢,一种是苏格拉底式,为了寻求真理。像《奇葩说》这种辩论形式比较接近律师型,把所有有利于我的证据强化,突出,把不利于我的证据淡化它、忽视它。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为什么要来参与这样的一个工作?这样对知识探索有什么好处吗?
奇葩说 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
文章插图

我是这样来看的,在最表面形式上,这个节目的基本议程是输赢问题,但它的实质内容,包括观众实时投票、导师评论,导师和辩手的讨论,又有点像大学、研究生研讨班那种开放性的空间。

因为这些题目和律师的诉讼案不一样,律师的案例有一方明显是罪犯,真的是要颠倒黑白才行。但辩论赛的题目,都是可辩论的,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性质的不同。

实际上导师说的话,不是来说服两方辩手,是说给观众听的,在说给观众听的时候,两方观点都出来了。我想做的,就是来扩张这个空间,呈现更开阔的视野,发挥这个空间本来蕴含的可能性。

作为导师,当然可以批评我不同意的那一方观点,但我也可以批评我同意那一方的观点,比如那些地方没有说好。没有谁会把握最后的终极真理,这些辩题本身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在争论的过程中,展开各自的理由,就可能走向对知识与思想更深入的探索。

其他几位老师非常厉害,现在的辩题看上去都是日常生活很琐碎的事情,但他们能从这里面挖掘到深一层的东西,这个东西本来是我们学者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敏感,他们完全具备这种敏感,我也具备这种敏感,但是我不如他们熟练,在一个具体的辩题中,怎么从题目本身引向背后的多种理由和论据,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奇葩说 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
文章插图

什么是40岁成年人的理想主义?
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一句话说,40岁的理想主义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20岁很坚持很热情,然后坚持了20年到40岁还是初心不改,有这一面的意思,但我还想说的意思是,40岁的理想主义是要有智慧,需要区别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

有些朋友会说,现在的文化潮流中你去讨论什么都不值得。我作为一个学者参与到公共话题当中,是希望做一个桥梁,有一些做得到,有些还是做不到,有很大局限性,这个是当然的。

但至少有一些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很小的话题,比如从下班要不要回工作短信来讨论,一旦这个原则和背后的知识、推论方式被掌握,它可以被用到更大的议题上。

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40岁的理想主义。

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写过一段话: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分辨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可改变,这些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有时候会面临很大的困境,要做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判断。
奇葩说 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