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二 )


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文章插图

于丹 周口“文化的力量”活动图
于丹名气扩大的同时,利益自然也随之而来。
在2007年的“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中,于丹以1060万的版权费,名列第二位,仅次于郭敬明。
但要知道,郭敬明是属于“网络作家”分类的,和于丹这种“文化人”,还是不太一样。也是因此,这件事让许多人议论纷纷。
但毫无疑问,凭借着图书出版费以及各大演讲的出场费,于丹赚了个盆满钵满。但这些现象也证明,于丹“实火”。
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文章插图

于丹接受采访
在于丹声名鹊起的同时,对于她质疑也随之而来。
一些人对于丹的“大师”名号,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于丹最多也就是个“半吊子”,和“大师”那是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同时,有人发现,于丹出版的这些书,其内容不过是老生常谈。
还有眼尖的网友指出:她的这些书里,有很多内容,都是从一些旧书上抄来的。
另外,一些研究《论语》的学者,也纷纷声讨于丹,说其对于《论语》的点评很多都是偏颇的。
她的话,粗粗听来会让人觉得很有道理,但拿起书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没有任何有用的价值,就是鸡汤而已。
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文章插图

“京城名嘴”周孝正评价:于丹讲的《论语》,那是漏洞百出,一分钟能找出个硬伤。
我们比较熟悉的媒体评论人梁宏达,也曾公开“手撕”于丹:说她是借着经典复读的方式,对人灌迷魂汤。
她说的话,听起来每一句都正确,正确无比,但都是正确的废话,孔子活过来都得给她鞠躬。
老梁的这番话,引起了部分人的认同。但在绝大多数网友追捧于丹的浪潮中,这些“另类”的声音,逐渐被淹没了。
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文章插图

于丹《论语》心得
那么,于丹究竟是有真才实学,还是说纯粹的沽名钓誉呢?
其实,于丹本身还是颇有些文化底子在的,不然《百家讲坛》节目组一开始,也不能邀请她来担任嘉宾。
于丹与国学的缘分,要从她的父亲开始讲起。于丹的父亲于廉,是当时颇有些名望的“国学大家”。
世上的父母或许大多都希望,子女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半生与国学文化相伴的于廉,也是如此。
所以,在女儿四五岁的时候,于廉就要求女儿开始练字,连给她准备下的字帖,都是历史文化名人欧阳询的。
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文章插图

一两年后,在小于丹连字都不认识多少的情况下,于廉就又开始教她读《论语》和《庄子》了。当时的于丹,虽然年纪很小,但却表现得十分聪明好学。
刚开始的时候,于廉或许只是想让女儿能更多的感受下古典文化,陶冶下情操。但到后来,却见女儿真的对国学产生了感兴趣。
于是,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带女儿和一些国学大师相接触,让女儿尽可能多的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文章插图

于丹与父母
另外,除了国学文化外,于廉也是一个非常资深的昆区爱好者。闲暇时的他,也经常带着于丹到北京的人民剧场,去看昆区演出。
同样是受父亲影响,后来的于丹也对昆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使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情况下,也经常自己观看一些昆区片段。
自小的耳濡目染,奠定了于丹的国学基础。长大后的她,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后来,又一路攻读了文学硕士和影视学博士。尤其出于对国学,特别是出于《论语》的喜爱,于丹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逐渐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毕业后,于丹留在北师大任教,先后任职讲师、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研究生导师等多个职务。
后来,她还先后担任过多宗电视栏目和多部大型电视专题片的撰稿人。
国学大师 曾红极一时的于丹,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心灵鸡汤制造者”?
文章插图

在“出名”之前,于丹的人生,就好像很多平凡却努力的人一样,看起来平平淡淡、顺风顺水,却凝聚着一股非凡的力量。
但从2006年的《百家讲坛》开始,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其实我们只要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于丹就好像现在很多明星一样,不出名的时候,没人关注你是好是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