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一张高清着陆照片,网友说足可以解开阿波罗登月之谜!
文章插图
阿波罗登月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大家非常关心有没有拍到外星人,或者阿波罗飞船登陆痕迹。
在嫦娥四号登陆月背之前,2018年7月30日英国镜报曝光了年近古稀的阿波罗11号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一段采访视频,老人家说出“我们没有去那里(月球),而美国政府还不避谣,太伤人心了!这段视频是在2015年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图书节上拍摄的,显示奥尔德林正在接受一个名叫佐伊的8岁女孩的采访。
登月是假的吗?巴兹·奥尔德林的说法显示似乎他从未到过月球表面。
嫦娥四号一张高清照片,引起了细心的网友的关心。
造假一:地面月尘厚度不对。
文章插图
嫦娥四号着陆器“脚印”
当年阿姆斯特朗第一步踏出后,显示月球表面尘土松软,脚印深度至少3厘米。而中国官方发布的登陆器虽然很重,但在月球表面的“脚印”不超过一公分,显示实际月球表面是非常硬的岩石。
文章插图
阿姆斯特朗深深的脚印
这说明了当年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表面,是在摄影棚完成的,因为是道具土,没有压实,非常松软。其实,不要说月球表面,就是普通路面,也是坚硬的,普通人的体重如何也踩不出3公分的“脚印”。何况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阿姆斯特朗加上装备假设200公斤,在月球实际重量才33公斤,如何能踩出深深的“脚印”。所以,细节决定了真假。
造假二:人员状态不对。
阿姆斯特朗太过轻松,脚印太夸张
从电视画面上看,阿姆斯特朗太过轻松,精神很好。实际上经过长途深空飞行,长达数日,登陆时紧张的操作,宇航员早应大汗淋漓,人员应该非常疲惫。
这一点苏联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就证实了,因为任务重压力大,操作复杂,当时他返回时已经出汗3公升,身体极度虚脱。中国第一个太空人杨利伟当年出舱时也是非常疲惫,出汗较多。
第三:那个返回舱太小,还要装上燃料如何返回地球
“双子座”登月舱狭窄,美国电影《登月第一人》的视觉效果总监保罗?兰伯特说:“你看这个东西,它简直就是一个锡罐。”“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进入大气层的?”这东西简直就像一个金属棺材。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无法进入太空,所以美国肯定夸大了事实。
文章插图
X-15电影拍摄现场
而关于美国人是否真正登陆月球,世界上一直在质疑美国在用电影场景造假。
实际可能是无人登陆月球+地面摄影棚制造,或者真正登陆月球是另一批人,有去无回,地面摄影棚拍摄。因为按当时的深空通讯水平,应该根本达不到深空控制和直播的水平。
那么,地面如何制造深空登陆月球场景呢,而且看起来空旷的太空,视觉效果如何呈现呢?
文章插图
美国电影《登月第一人》的拍摄现场
2019年1月7日美国环球影和梦工厂影业拍摄的大片《登月第一人》正在美国热烈上映,电影重现了尼尔·阿姆斯特朗从地球到月球的旅程。
1969年7月21日,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一历史性时刻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它也是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颠峰。这部电影讲述了阿姆斯特朗从1961年到1969年的成功登月,以及在这段时间里NASA载人航天计划的进展和挫折。
实际上所有的着陆过程都是在摄像棚内拍摄的,看起来具有真实的效果。
但所有这些都是最大挑战的前奏:如何重建月球表面?
为了避免任何的虚假感觉,他们会拍摄没有绿色屏幕和最低限度的计算机合成CGI特效。
问题是,他们需要让布景看起来像月亮一样广阔。但没有一个地面摄影棚会大到让地面变成黑色。后来设计师内森·克劳利想到了一个主意,试着找一个灰色的采石场,刚好看起来像月球表面。
文章插图
美国电影《登月第一人》的拍摄现场
【嫦娥四号一张高清着陆照片,网友说足可以解开阿波罗登月之谜!】塑造背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 摄影,必须把这片采石场土地的面积缩小到5英亩多,把背景也缩小到5英亩多,这样才能逐渐把景观扩大。结果几乎完美地塑造了月球着陆区,一个坑一个坑,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像真的月球表面一样。
推荐阅读
- 魏彩英 风云四号B星今日成功发射!实现三大技术突破,有效提升我国天气预警能力
- 发射 相比较嫦娥4号来说,英称这颗卫星更具威胁,美方希望公开技术!
- 运载火箭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四号02星
- 火箭 长三乙火箭送风云四号02星升空 金牌火箭开启新一轮高密度发射
- 火星车 祝融号一张高清图要传半个月,通信能力却是世界领先,这是为何?
- 图片 色盲测试:第一张是飞机,最后一张的图案,“马虎”的人认不出!
- 分辨率 不是简单复制A星,风云四号B星有三大技术突破
- 全球 放眼全球,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实力如何?
- 卫星 解码风云四号B星:放眼全球 中国造“星”实力如何?
- 探秘 解码风云四号B星:两代四型18颗 探秘中国风云卫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