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黄金 中国继高铁和华龙一号后,国家名片又将出世,美国将嗅到能源危机

现货黄金 中国继高铁和华龙一号后,国家名片又将出世,美国将嗅到能源危机

文章图片

现货黄金 中国继高铁和华龙一号后,国家名片又将出世,美国将嗅到能源危机

文章图片

现货黄金 中国继高铁和华龙一号后,国家名片又将出世,美国将嗅到能源危机

文章图片


【现货黄金|中国继高铁和华龙一号后,国家名片又将出世,美国将嗅到能源危机】世上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向下俯冲捕捉猎物时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50公里以上 , 令它俯冲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是它的羽毛是尖的 , 但是即便是游隼也不能打破中国高铁的纪录 , 毫无疑问 , 如果评选现在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 无疑就有中国高铁 。

为此 , 中国提出的蓝图希望在到2023年拥有7万公里的高铁轨道 , 使现有基础设施几乎翻番 , 并将高铁速度提高到约每小时400公里 , 并计划到2035年 , 省内城市旅行将不超过一小时 , 目前 , 中国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已经成功试跑 , 按照计划 , 高速磁浮工程样机系统预计在年底下线 , 并计划建造多达9条这样磁悬浮线 。
稍早前 ,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三号隧道也顺利贯通 , 不仅于此 , 中国制造的高铁近几年来 , 还在土耳其、俄罗斯、沙特、墨西哥等国落地 , 甚至 , 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也在使用中国制造的高铁 , 指标性意义深远 , 树立了国际高铁运营的新标杆 。

高速子弹列车穿过北京居庸关附近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 , 还正在开发超级高铁 , 超级高铁或也将成为继目前的高铁、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后 , 第四张更加智能的国家名片 , 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 , 具有重要意义 。
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更被认为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 新消息显示 , 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对媒体表示 , C919正在进行最后的上市进程 , 力争2021年上市 , 目前 , 国内外用户达到28家 , 订单总数达到815架 。

另外CR929远程宽体客机已基本确定总体技术方案 , 已启动初步设计工作 。 这也意味着 , 现在 , 另一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名片C919国产大型客机也已经横空出世 , 正在一飞冲天 。
同时 , 中国除了高端制造外 , 此刻 , 全球经济也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就当全球还在为因新冠病毒重创全球油市需求和原油减产力度及油价喋喋不休之际 , 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众多重大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

比如 , 中国预计还将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 , 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 目前 , 中国有两个人造太阳项目在建设中 , 一个在合肥 , 另一个在成都 。 不仅于此 , 中国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 , 这标志着这方面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要知道 , 目前 , 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几项新能源技术 , 但这些国家还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一样保持稳定性 。 分析认为 , 中国在核能新能源领域的人造太阳也将成为像高铁那样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走向海外的国家名片 , 人造太阳或也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张国家名片 。

比如 , 中国还计划将在3.6万公里外的太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 , 根据计划 , 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 , 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 而可燃冰更被视为未来石油的替代能源 , 而中国已提前占据了该能源技术高地 , 相反 , 美国、德国等多国却一直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
另一面 , 在传统能源领域 , 在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提升下 , 新的油气资源也在不断增加 , 比如 , 借助新技术 , 新疆油田稠油产量也突破亿吨 , 而优质的环烷基稠油更是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 , 是国家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原材料 , 而目前美国超过80%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市场 。

而这些突破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能源安全保障、降低用油气成本及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 这些也都让美国的传统能源工业嗅到了最大的新能源危机 。
对此 , 据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 , 未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核能国家 , 因为 , 当今世界在建的核电机组约有三分之一位于中国 , 据比罗尔估计 , 到2030年中国就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核能国家 , 要知道 , 目前全世界的核电建设都在依赖中国制造 , 而这其中 , 华龙一号就是代表 , 最新消息显示 , 华龙一号已经在一周前通过欧洲用户要求认证 , 这也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完全达到欧洲最新核电要求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