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青海城乡发展奏响融合乐章
【「青海日报」青海城乡发展奏响融合乐章】
文章图片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久美家园易地搬迁安置小区 。李兴发 摄
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城市副中心城区……如今,城镇自然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的新形象初步呈现在我省高原大地上 。不断加快建设脚步,以崭新面貌串联起的青海新型城镇,正在以独一无二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特色,开创我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对于青海而言,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我省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个更具活力的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青海,展现在我们面前 。
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告别昔日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问题村,如今,栋栋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平坦的柏油公路旁迎风摇曳的花草,文化广场上闲聊家常的老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幸福村……这就是当下我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条岭新村的真实写照 。
过去老人们常说,农村和城市,有着天壤之别,生在城里才有福气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进高楼开始过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开始租农家小院享受田园生活 。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青海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生态、美丽、特色上下功夫,让美丽乡村在高原逐一绽放 。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电、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一项项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数据显示,五年间我省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201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8平方米,户均套数约1.2套,相比“十二五”末的33平方米有了显著增长 。全省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2.74万套,累计完成农牧民危旧房改造20万户,按照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要求, 现行标准下的农牧民危旧房基本得到改造 。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37.4平方米 。同时,实施了6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农牧区住房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提升 。
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发展的一次转型,一次升华 。当前的青海正在努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建设高原美丽乡村注入新动能 。
从“小范围”到“大融合”,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正当时
10月13日,我省召开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推进会,加快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城镇发展新路,是我省当前及今后城镇发展的重点 。
规划、建设、管理一座城镇,就是在描绘、创造、丰富一种生活 。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是乡村振兴的支点、城乡融合发展的节点 。
今日的青海,越来越多的乡村搭乘乡村振兴的列车驶向幸福彼岸 。
我省自2017年加快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通过有条件的县撤县建市和城市体制的转型升级,完善和提升城市和重点城镇的承载和辐射能力 。同时,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积极构建兰西城市群 。采取“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中心城镇”的发展模式,城镇融合、共兴共赢,努力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镇体系 。
今年来,我省在完成80个美丽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第二轮美丽城镇建设,“十三五”期间已实施64个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 。全省城镇和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2.27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26.96平方公里;2019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5.52%,较2015年提高了5.29% 。
从“服务难”到“服务便”,城乡公共服务建设更智慧
推荐阅读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青海军阀马步芳是怎么样一个人?马步芳性格特点
- 民国军阀的那些搞笑事迹 让人笑得肚子痛
- 抗战记忆 日寇逼近 《晋察冀日报》仍旧在编印
- 解放初期鲜为人知的青海平叛 投降的马家军复叛
- 1941年日机轰炸西宁 改变青海抗战的历史轨迹
- 马步芳公馆宣传引争议 青海政府将进行专项治理
- 人民日报 日本的确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 人民日报谈中越争端 西沙本无事只因贼惦记
- 人民日报 西方策动香港闹剧 欲将祸水引向大陆